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 北京報道)第三屆鏈博會在京舉辦期間,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工業總會等多家香港商協會負責人率團赴京參會,並與中國貿促會共同舉辦2025年內地—香港商會聯席會議,此次會議是該機制自2001年創立以來首次在內地舉辦。多位香港商協會負責人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表示,當前環境下香港與內地的供應鏈合作愈發重要,鏈博會為香港提供了「一站式」對接全球資源的平台,希望通過鏈博會交朋友、談項目,促進與不同國家新領域合作,推動國際供應鏈健康發展。
科技商品化平台助成果落地
「本屆鏈博會有100多個國家的朋友來,我們希望通過鏈博會結識更多全球企業家。」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說,鏈博會為香港提供了「一站式」對接全球資源的平台。
「今年共組織70多家會員企業參加鏈博會,涵蓋食品、衞生用品、科技製造等多個領域。」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儘管當前全球供應鏈面臨挑戰,但鏈博會作為匯聚國內外資源的平台,為香港與內地企業提供了穩定和拓展市場的關鍵契機。當前香港正通過數字化、綠色化、品牌化等路徑助力內地企業升級轉型。目前,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已成立科技商品化平台,匯聚了香港一批科研機構,助力兩地科研創新成果實現落地。在協助內地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出海方面,香港也可利用國際化渠道助力商品的檢測和認證業務。
與內地發掘高科技新機遇
「產品和服務如何走出去引進來,特別是未來全球供應鏈方面走勢,香港可以從鏈博會上學到很多東西。」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林世豪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香港與內地的供應鏈合作,在當前的環境下顯得愈發重要,尤其是高科技領域。他認為,近年來粵港澳三地經貿、科技、人才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香港定位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有5家大學位列世界60強,香港正打造國際人才高地,來自全球各地的大批科研人才落戶香港。因此,香港可以承接從「0到1」的科技研發,而內地強大的工業能力將科研成果落地實現「1到n」,香港再憑藉國際化優勢將商品出海,兩地通力配合打通供應鏈。
「首次參加鏈博會就發現了很多機遇,希望把握機會,達成一些項目與合作,促進與不同國家新領域合作,繼續推動國際供應鏈健康發展。」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此前協會通過參加特區政府組織的系列活動,積累了與內地企業「拼船出海」的豐富經驗。兩地企業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交流,共同發掘新機遇。她談到,大灣區城市近年來在交通、規則、要素流動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接下來要在產業鏈互補、標準互認、數據互通等維度繼續推進提升。發揮好香港「超級聯繫人」功能,將國際資本、標準、人才與內地製造、場景、市場深度對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