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建議在龍鼓灘/屯門西提供總面積約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以「智綠產業港」為發展定位,主力發展4個具增長潛力的核心產業,包括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及現代物流業,全部均可發展成綠色產業。土地是香港珍貴的稀缺資源,長期對香港的大型產業發展造成限制。特區政府此次發展建議,為未來產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土地支撐基礎,其以產業導向的規劃,充分利用當區獨特的地理優勢及便利的交通網絡,可與北部都會區發揮協同效應,推動香港產業多元發展、改善就業,促進香港繁榮發展、安居樂業。
為配合「智綠產業港」的發展,發展局建議透過在龍鼓灘及屯門西近岸填海造地合共約190公頃,以及改造約111公頃的現有土地,並採用現代化的園區式發展。特區政府透過填海造地及改造現有土地,有助突破產業發展所面臨土地短缺的桎梏,規劃所得的大面積土地能夠有效支撐園區四大核心產業發展,包括可以為容納大型建設、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及打造優質環境提供充足空間條件,從而提升園區的運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以產業導向為特色的「智綠產業港」,匯聚了具備高增長潛力的新興與傳統產業,並能充分利用龍鼓灘/屯門西的臨海優勢與便利交通網絡。例如,綠色能源產業將可利用較長的臨海泊位深海通道支援海路運輸;先進建造業則可與周邊鋼鐵廠、英坭廠形成協同效應,而循環經濟更直接呼應《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的減碳目標。
龍鼓灘/屯門西往返機場便捷,並鄰近北部都會區,屬於北部都會區的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更可通過水路連接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多個港口,陸海空交通連接便利,加上規劃中的十一號幹線、屯門繞道等基建將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通性,將使該區成為連接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關鍵節點。
「智綠產業港」的發展將對香港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多重貢獻。例如,將會為區內帶來多元化就業機會,預計可創造3.5萬個就業機會,有助進一步推動屯門區內的職住平衡;4個核心產業也可推動香港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低碳方向轉型,綠色能源產業可助力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而現代物流業的智慧化升級將鞏固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當局也回應社會關注對外的交通連接,提出興建全新的跨灣橋連接龍鼓灘填海區至龍門路,以應付新增的行車流量。
此外,局方又計劃引入綠化水道、生態海岸線及低密度園區等設計,保留龍鼓灘村生態及文化資源,促進城鄉共融,並以智慧基建(如透水路面、雨水回收系統)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抗禦能力,能夠實現產業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