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雲楓

范雲楓是這次入選上海城市推薦官的30人中年紀最小的一位。這位21歲的小姑娘,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作為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看到上海城市推薦官選拔不限專業、不限語種時忍不住報了名,「既可以推薦自己的家鄉,又可以展示外語能力。而且現在中國對很多國家都免簽了,在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遊客把上海作為他們來到中國的第一站。我想着應該是上海文旅部門希望做一些更加高質量的,更多面向國際遊客的服務,我就報名了。」

從小生活在徐匯濱江一帶的范雲楓在決賽時選擇了介紹西岸。「我覺得遊客們可能會很了解外灘,了解豫園等大眾的景點。但徐匯西岸可能是上海比較本地化,能夠體現上海發展特色的一個地方。我以古今結合視角來介紹,西岸這裏之前是工業區,現在也保留了很多工業遺址,比如龍門吊、龍美術館、油罐……都是產業轉移產業升級的遺留與記錄。」在范雲楓看來,上海不是一個因為現代化發展就把所有過去的東西都拋棄掉的城市,身處這座城市可以充分感受到時空變換帶來的衝擊。

想讓更多人看到 來過後還想再來

「我是真心地喜歡這裏,我真心了解這裏,想要更多人看到它。」這兩年,受免簽政策的帶動,范雲楓明顯感受到走在路上,遇到的外國人變多了。「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可以讓他們在來過一次之後,還想再來。」

而要做到這點,范雲楓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人與人的連接。而要在短期內產生這樣的連接,可能需要通過一些活動,把本地人和遊客匯聚到一起,讓大家產生共鳴。「就比如文商旅體展一體化發展,大家都來看一場比賽、一場演出……需要讓來上海的遊客知道,上海不止於此。」

范雲楓說,這次參賽,不僅僅是收穫了上海城市推薦官這樣一個身份,更多的是讓自己更加了解故鄉,也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找到了方向。「或許會在畢業擇業時考慮旅遊行業。」借由免簽政策下旅遊行業對外語人才的多元需求,范雲楓希望以語言為橋,在跨文化場景中打磨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