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香港特區政府中期財政預測的基本工程開支,由去年預計平均每年約900億元增加至未來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昨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的無約束力議員議案,促請政府審慎檢視工程的優次。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為進一步加強成本監控和項目管治能力,局方正聯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積極研究優化工程項目立項前的籌備和構思工作,希望加強對倡議項目的政策局及用家部門在項目選址、用途組合、決定項目規模、設計與推展時間表方面,已經提前研究項目的成本效益,做好項目的整體預算。兩局現正合力制定相關細節及指引,希望今年內可以落實。
陳克勤:確保花得其所
陳克勤以早前提出暫緩區域供冷工程為例,指因可採用新技術降低成本及更具能源效益,經多次討論後特區政府亦認同並押後項目,並節省400億港元開支,證明審視部分項目成效是可以為庫房節省費用。
他強調,公共資源其實是香港市民的共同財富,政府必須要用得其所、用得其時。在目前的經濟和財政挑戰之下,政府確實有需要審慎檢視現在工務工程的優先次序,確保每一分每一毫都花得其所。通過押後一些非急迫性的項目,優化資源分配,政府不但可以紓緩現在的財政壓力,亦能更集中資源改善民生,推動長遠有效益的經濟項目發展,為香港未來奠定一個更加穩固的基礎。
工程界議員盧偉國指出,在檢視工務工程項目清單時,政府亦應設法防止工程量大起大落,以確保香港的持續發展及保障建造業從業員的就業機會,強調財赤並非叫停工務工程的理由,恰巧應要政府注入「活水」,切勿「重蹈業界一時做死、一時餓死的覆轍」。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建議政府在維持政府基本工程開支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水平的前提下,應優化公共資源分配,以紓緩政府的財政壓力,避免大幅度削減涉及民生的開支。
甯漢豪回應表示,在目前經濟狀況、私營界別的工程有所下滑時,特區政府維持一個高水平的工務工程開支,亦有提振經濟的效果。即使公共財政目前面對不少挑戰,但政府在基本工程方面的投資不會減少。今個財政年度及未來往後4年,預測政府在中期的基本工程開支為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政府的工務工程計劃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局方會繼續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確保有足夠資源推展不同惠及民生和經濟的基建項目,並與發展局審視工程項目的成本效益。
他強調,公共財政的管理必須顧及整個經濟周期的政府財政狀況,而非只聚焦短期的政府收支情況。政府會小心平衡嚴控經營開支增長過程中的影響,穩慎推進,既盡最大努力減少對公共服務和社會民生的影響,也為未來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財政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