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日出席在數碼港舉行的「人工智能×數據論壇」致辭時表示,要充分釋放人工智能和數據的潛力,香港必須建立自主的算力設施。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已在去年年底投入服務。香港也在去年推出30億元「人工智能資助計劃」,鼓勵業界善用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至今已經批出10個項目,涵蓋本地大語言模型、新材料、醫學等領域。目前,超算中心的算力服務使用率已超過九成,中心期望算力在年內增加至3,000PFLOPS(1個PFLOPS單位代表每秒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後,可以帶動更多技術創新與突破。
人工智能與數據關係是「乘法」
孫東認為,人工智能與數據的關係,不只是「加法」,更是「乘法」。特區政府將繼續促進數據健康安全使用,同時充分發揮好香港國際數據港的優勢,鼓勵業界推動人工智能的創新突破,在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打造香港,乃至大灣區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基地,讓人工智能與數據在大灣區迸發出更多元和正面的價值。
孫東又提到,促進大灣區內數據安全跨境流動亦有利於人工智能發展。特區政府2023年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簽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並在此基礎上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至今已推展至各行各業,獲得業界普遍歡迎。
政府落實措施加強數據保護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如何更安全、健康、有序地使用數據和相關技術是當今社會面對的重要命題。孫東指出,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工具,使用者需要負責任的開發和應用這一工具,並且需要承擔主體責任。數字政策辦公室在今年四月發表《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旨在促進業界與公眾以安全及負責任的方式,發展及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
同時,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提升數據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促進資訊共享和創新,鼓勵業界安全、高效地運用數據,創造價值。孫東稱,特區政府通過「開放數據平台」向公眾和業界免費提供超過110個政策局、特區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超過5,500個數據集,涵蓋交通、環境、人口等不同範疇,協助業界推動更多惠民利商的創新應用項目。而去年發布《數據治理原則》可提升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促進數據流通共享、加強保護數據,倡導以數據驅動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