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球星、沒有宣傳、沒有人氣,種種問題令韓國東亞錦上座慘淡。
●足球博主王先生與朱先生直言,今屆東亞錦賽事氣氛不足。
●「首爾足球博物館」是韓國足球巔峰時期的標誌性建築。
●球場周邊僅設韓文標示,外來遊客難以辨識資訊。
●「梁氏家族」專程赴韓為港足打氣,卻因交通配套不足而感到不便。
●儘管愛寶樂園距離龍體育場僅約15公里,作為周邊旅遊熱點卻未因賽事而受惠。

東亞足球錦標賽(東亞錦)已經曲終人散,不過賽事遭遇「冷風」上座率低的問題,卻值得有意推廣應援經濟的香港反思。比起世界盃及亞洲盃等賽事,東亞錦的重要性無疑較低,但曾藉2002年世界盃帶動兆元經濟奇跡的韓國,今屆主場出擊,場均竟不足萬人入場,難免叫人失望。當地媒體將反應差歸咎於工作日比賽、交通配套不足等。但記者走訪當地發現,主辦方宣傳嚴重缺位、球星效應流失等,加上韓國足總近年爭議不斷,才是東亞錦上座率低的主因,證明足球應援經濟要持續穩定發展,不能寄望一、兩次的「盛事」去支撐,唯有政府、足總、球員以至球迷多方面的長期配合,才能成就真正的體育產業。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王思佳 韓國報道

東亞錦於7月在韓國龍仁市龍體育場開賽,男子組首場比賽由東道主韓國隊對戰國足,但能容納3.7萬人的體育場僅吸引4,426名球迷入場,上座率不足13%,即使最後一場對日本的「宿敵」之戰,入場人數亦僅約18,000人。

韓國媒體將賽事上座率低歸於多個因素,例如比賽在工作日進行,令上班族與學生無法抽空觀看比賽等。此外,場館周邊交通配套不足亦是問題,由於龍仁市距離首爾約40公里,球場周邊的交通配套不便,來往球場成為球迷一大困擾,另有港隊球迷Calvin對記者說,由於比賽並非在首爾市區舉行,在港隊比賽期間特地為球迷安排大巴往返球場,大大增加觀賽成本。

宣傳話題人氣未能配合

此外,當地高溫天氣以及明星球員的缺席,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從事足球相關內容的短視頻博主王先生和朱先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指他們剛在美國看了世冠盃的比賽,認為東亞錦整體賽事氣氛尚可,但由於日韓未派出主力出戰,令賽事氛圍較為冷清,但可以理解。

此外,韓國足總近年多次出現爭議事件亦影響了當地足球氣氛,先是韓國國腳黃義助爆出私密影片醜聞後仍入選國家隊;韓國前主帥奇連士文被發現長居美國,僅以視訊方式參與韓國足協會議,引發球迷質疑;上年孫興民與李剛仁兩大主力在亞洲盃期間爆發衝突,而球隊亦4強止步,種種爭議均大大影響韓國隊的形象。龍仁市一酒店員工認為,足球在韓國的人氣的確有所下降,東亞錦期間雖然入住的外國遊客增多,但韓國本地球迷入住比例偏低。

龍仁市景點未與賽事聯動

天時地利人和皆缺,更嚴重的是宣傳不足。記者發現市區內除了球場附近有少數橫幅外,再無其他宣傳海報。前往賽場的球迷大多表示市區裏缺乏賽事氣氛,甚至當地市民也不知道東亞錦正在龍仁市進行,有在韓留學生便提到:「知道國足0:3輸給了韓國隊,但不知道比賽原來就在龍仁進行。」今屆東亞錦賽事期間,記者透過網絡、旅行社等多方查詢,皆未發現與賽事相關的旅遊路線推出,多數球迷亦表示不會在龍仁市觀光,也不清楚周邊有何景點。

事實上龍仁市並不缺乏景點,距離龍體育場15公里的愛寶樂園,是韓國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之一,但這座年接待量逾600萬人次的樂園,並未因此次賽事帶來額外客流,園中大多數遊客對正在舉行的東亞錦毫不知情。來自北京的在韓留學生徐同學表示,若行程前知道當地有足球比賽,或許會考慮前往觀看,但由於未見任何相關宣傳,故未納入行程。

內地「蘇超」帶動旅遊消費

非頂級賽事要拉動旅遊消費固然不易,但並非「不可能任務」,而剛剛結束的內地「蘇超」聯賽就是成功案例,3天內帶動南京文旅消費逾27億元人民幣。通過賽事流量與文旅消費的強關聯性,打造「觀賽+文旅」聯名產品,並配合社交媒體傳播,大受年輕人歡迎。有不少遊客皆表示,現在旅行大多是根據賽事、演出的地點安排,如有「賽事/演出+景點」的套票組合,自己會非常喜歡。

回看本次東亞錦的比賽,體育賽事所帶來的「盛事經濟」,絕非僅僅舉辦一場賽事便能奏效,必須通過前期多方面的策劃準備,加上後期大力的營銷配合,以及政府、足總、球員以至球迷之間的長期緊密合作。對於希望推動「盛事經濟」、「應援經濟」的香港而言,今屆東亞錦提供了一個參考案例,證明從賽事選擇與定位、宣傳推廣策略、交通配套與基礎設施、文旅融合創新、人才培養與產業協同等方面都需要全盤考慮,才能推動體育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