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不少行業長期缺乏人手且存在招聘困難情況,需透過輸入外勞維持正常運作。太古資源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經理鄺慧虹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公司一直以本地就業為優先原則,但本地員工入職首年的流失率高達逾50%,公司整體職位的平均空缺率亦經常超過10%,只能透過外勞補充人手,減輕員工壓力及增加員工穩定性。她期望輸入勞工計劃能持續,以保障穩定人手和優質服務,並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考慮為零售業安排中央宿舍減輕僱主負擔。
指輸入外勞增員工穩定性
截至上月底,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下零售業共接獲約1萬名輸入勞工的申請,並批出約5,200個輸入勞工配額。鄺慧虹指出,本地員工入職首年的流失率高達逾50%,輸入勞工則因簽訂了兩年合約,在職率達90%,而大部分輸入勞工的表現與本地員工相當,彼此亦相處融洽。太古資源目前主要在店舖銷售員、店舖理貨員及中央貨倉員三類職位輸入勞工,輸入勞工的數目只佔前線員工約10%。
整體而言,鄺慧虹指優化計劃帶來的正面影響包括補充穩定人手,且輸入勞工因更了解內地顧客需求或喜好,本地員工則服務技巧好,彼此互相學習下提升服務質量。她強調,連同宿舍費用與培訓等,聘請外勞的總支出與聘請本地員工成本相若,「請外勞節省成本」屬誤解。
來自廣西的外勞小霞正在太古資源旗下運動品牌Catalog九龍灣分店擔任售貨員,履新至今10個月。她來港前曾在珠海從事女裝零售工作7年,來港打工是為了想賺多些錢,以及在更優秀的公司學習和工作,現時每月賺取的工資比在內地工作多數千元,希望能長期留港發展。她憶述,來港初期不太適應香港較快的工作節奏,以及港人習慣中英夾雜、語速較快的說話方式,「我的英語不好,初期不知如何接待說英語的客人,幸店長與同事發現會立即提供協調,之後再通過自身學習,約兩個月後便完全適應工作環境了。」
小霞讚揚香港的顧客與同事素質高、有禮貌,「剛開始時還擔心會與香港同事相處得不好,甚至因外勞身份而遭排斥,後來慢慢發現香港同事都樂於助人,與他們相處融洽,現已成為朋友,會一起追星、逛超市等。」另因香港消費普遍較內地高,小霞平日會通過小紅書尋找平價商品節省開支,但希望公司扣除的宿舍費用比例可下降一些。
擔任該間分店店長近4年的阿鋒表示,許多時即使成功聘請本地員工,往往工作了數星期便因不適應及升學等理由辭工。他指小霞入職前該店長期只有三四人,編更十分吃力,有時甚至要取消休假「頂班」,現時該店共有5名員工,工作壓力得以減輕,店舖生意亦有所增加,「本地員工都十分歡迎小霞加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