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要求息率維持低點,幾令美國通脹失控。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特朗普屢次放話要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更換一名順從於他、願意減息的人選。《華爾街日報》周三(7月16日)撰文分析,許多政客都希望減息降低借貸成本,但包括聯儲局在內,各國央行都需通盤考慮維持適當息率、保證物價水平穩定。美國過往經驗表明,試圖阻撓聯儲局獨立政策的後果,很可能是通脹失控攀升、經濟陷入動盪。

尼克松埃爾多安前車之鑒

該報道稱,最典型的政府干預聯儲局決策,是1970年代時任聯儲局主席伯恩斯為討好時任總統尼克松,始終順從對方要求。尼克松競逐連任時,曾不顧美國通脹攀升施壓伯恩斯,要求他將息率維持在低點,採取擴張型貨幣政策。1970年代末,美國通脹幾乎失控,部分原因便是伯恩斯在1970年代初不願加息,難以平抑物價。

亦有金融觀察家指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021年解僱土國央行行長、強行要求減息,與現時特朗普想法極為相似。2022年,土耳其通脹率按年翻倍,一度高達72%,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貶值60%。埃爾多安被迫在2023年任命新的經濟團隊,同意央行加息。

美國投資人斯賓德爾曾撰寫聯儲局獨立性的歷史研究報告,他指出有尼克松的前車之鑒,美國歷任總統幾乎都支持聯儲局獨立決策,「現時的政治壓力,尤其來自總統(指特朗普)的壓力,會增加美國通脹攀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