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在巴黎,應蘭英之邀,來到她的小小的家。盼望多年的蘭英的山東式法餐擺上了台,有醬牛肉、松花豆腐、炒豆角、沙律、大大個的山東餃子,吃了幾天法餐,看見都心動。一切依舊,但是我沒有吃出十年前的蘭英味道,為什麼,我說不出來,蘭英依舊笑容滿面,但畢竟不是十多年前的笑容,這微妙也可能只有我看出,徐老師,她的表哥、她的老師、她最親的親人丈夫走了……
丈夫回鄉看母親,遵母命把蘭英從老家帶到巴黎,竟然把一個中國農村姑娘,培養成為花都模範,從巴黎市長手上接過「巴黎母親」的獎章,這一切是從識字開始的。20多歲不識字的蘭英,學法文要畫圈,她連圈都畫不圓,學中文要橫平豎直,她連筆都拿不直,但她學會了中文、法文,能寫字、能看書。後來有了孩子4個,三男一女,分別叫做「剛、強、健、美」,孩子們除去上學,老師要求看課外書,家附近有一家小學生圖書館「歡樂的時間」,圖書館有明亮的大廳、適合各種年齡的大小不同的桌椅,光線極好,夏天涼爽,冬天暖和,只要有家庭住址、交電費的證明,就能辦張卡,隨便借書看書,還有講故事的錄音帶,放兒童片的影視廳,每天下午她就把孩子們放在圖書館,母子一起看書。孩子們上了中學,換了一家圖書館,有更多的書,蘭英想起自己沒有書的童年,對丈夫說,咱們家鄉也應該有這樣的圖書館,丈夫贊同,她和徐老師邀請老家的中小學校長,來法國參觀學生圖書館,兩個人找了很多關係,辦了很多手續,可惜最後沒有辦成。
蘭英是個想做就要做的女子,徐老師過身之後,她最先想到的是書,她要把書送給家鄉的臨沂大學,她知道這是丈夫最屬意的選擇。千山萬水怎麼送回去呢?蘭英有自己的辦法,先去街上揀廢棄的紙箱,箱子不能太大,不然會太沉搬不動,也不能太小,數量會太多,每天把拾來的大小合適的紙箱存在家中,再把書籍整理紀錄。蘭英沒有學過電腦,為了登記書冊,她學輸入法,把一本本書記下書名、編上號碼,再把書整整齊齊裝進箱子,聯繫運輸公司,飛機、汽車、小推車、過海關、走山路、翻山越嶺運回山東。她帶着自己無數個日日夜夜整理好的書單,登上回鄉的飛機,親自把書單和書籍送到家鄉派給大學,以徐廣存命名的圖書館成立了。至此,蘭英終於完成了他們的心願,徐老師天上有知,會感恩娶了這樣一個好太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