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達 重慶市政協委員 第十三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港區委員

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渝港兩地戰略角色不可替代。重慶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也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關鍵聯結點;香港則獲「十四五」規劃支持,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八大中心」優勢。近年兩地建立合作機制,聚焦「一帶一路」、經貿投資、金融服務、文旅產業等重點領域深度協作,為雙方注入新動能,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啟渝港互利共贏新篇章。

香港航空樞紐引流國際客源,是渝港協同發展重要切入點。香港機場連接近200個航點,其三跑道系統去年底分階段運營,強化全球連接能力。重慶文旅資源豐厚,但國際游客佔比僅5.2%,社群潛力待釋放。香港每年中轉內地客超1,200萬人次,引流10%至渝,可創12億港元消費增量。數據顯示,每萬名國際游客帶動本地就業50人、關聯產業增收2,000萬元,凸顯聯動對區域經濟的強勁效應。

其次,香港會展業實力雄厚,年辦超百場國際會議展覽,重慶作為連接絲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樞紐,正強化航運物流網絡。渝港可創新合作模式,策劃聯展、推出商旅套票,有效承接香港會展外溢客源,預計為重慶創收上億元。長遠可聯動國際平台,吸引東盟、中東企業赴渝,鞏固重慶區域會展旅遊目的地地位。

此外,渝港可合力開通聯程郵輪航線,經深圳、廈門接駁,打造珠三角至長江「黃金水道」。該線預計覆蓋50萬亞洲高端客,年船票收入或達20億人民幣,帶動落地消費。以「一程多站」串聯大灣區與成渝圈,促進沿線資源開發。盼有部門協同制定補貼、通關便利及推廣政策,引入國際運營商開發高端主題航次,助力升級中國內河郵輪國際競爭力,開啟重慶高端旅游新里程。

郵輪亦是沉浸式文化體驗的理想載體。可在航線中融入川劇變臉等非遺表演,結合重慶獨特山城地貌設計「立體江城」岸上觀光,將郵輪變為移動文化展廳,借香港國際網絡推廣巴蜀文化;聯手香港影視團隊,以長江峽谷、重慶魔幻地形取景拍攝,並在郵輪上舉辦首映禮;開發「電影主題航次」,邀請遊客體驗《十面埋伏》武隆取景地、《少年的你》渝中巷弄等打卡路線;借鑒港「潮玩」設計,將熊貓、火鍋、輕軌穿樓轉化文創IP,通過香港設計師開發郵輪限定品,形成「文化體驗-消費轉化-品牌輸出」閉環。「航線引流+IP賦能」可將長江游從觀光升級為新體驗,實現經濟與文化軟實力雙向增值。

相信在新質生產力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兩地可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守生態底線,依托香港平台與重慶資源,推動文創與生態對接,激活歷史街區潛能,拓展景觀價值,雙向賦能將生態資產轉為經濟動能。期望兩地通過制度創新打通要素流通渠道,實現生態紅利與經濟效益的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