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上半年的經濟數據,GDP增長5.3%,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在外部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內地經濟迎難而上,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內地有超過14億人的超大市場,有能力做大內循環,激活內需保持經濟健康增長,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同時以創新技術驅動新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整體經濟向高端方向轉型。內地經濟穩增長動力足、韌性強,高質量發展穩步前行。

上半年經濟數據可謂含金量十足,多個亮點凸顯內地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深厚的內生動力。首先是內需成為推動GDP增長的最大支柱,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是當之無愧的增長主動力。內地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有能力也有意願擴大購買,以提升生活品質。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刺激消費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成效顯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等政策的出台,降低了消費成本,改善了消費體驗環境。從減免稅費到發放消費券,從優化消費場所設施到提升消費服務質量,每一項政策都精準發力,有效激發了居民的消費熱情。各地方政府利用節假日推出特色領域產品,如淄博的燒烤、哈爾濱的冰雪世界、貴州的「村超」等,不僅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更賦予了消費以情緒價值和服務價值,進一步擴大了內需市場。此外,一系列穩就業、促增收的政策措施,有效保障了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為消費提供了堅實基礎。

其次是新技術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自動駕駛等新興經濟領域蓬勃發展,深度融入各行各業,代表着內地經濟正加速向高端化方向轉型。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左右,這一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創新成果的不斷湧現,是內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見證。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研發(R&D)經費投入佔GDP比重接近2.7%,已超過歐盟平均水平,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從DeepSeek大模型到人形機器人,從航空航天到無人駕駛,從深圳的科網巨頭到「杭州六小龍」,這些成果為內地經濟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了主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因城施策」出台一系列相關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城中村和危樓舊樓改造,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這不僅有利於推動房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將進一步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展望下半年,儘管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內地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牢固。上半年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為完成全年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將繼續發揮,多元化對外開放格局也降低了對單一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同時,新經濟、新動能的持續增長以及政府一系列促消費、穩增長政策的陸續出台,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