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明基 全國政協委員
提到中美貿易談判,我們手中一張關鍵王牌就是稀土。需要澄清的是,稀土名稱雖帶「稀」字,但其在地殼中的丰度並不算低。從化學角度看,稀土是鑭系15種元素與鈧、釔共17種金屬的統稱,其廣泛分布於地殼表層岩石與土壤中。
然而,稀土的真正價值在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堪稱現代工業的「魔法粉」。例如,在易生銹的鐵中加入適量稀土元素,就能顯著提升其韌性和性能;應用於手機,可使屏幕顯示更清晰、電池續航更持久——一部智能手機平均需要約10克稀土;一輛特斯拉電動汽車則需3至5公斤;美軍最先進的F-35戰鬥機,每架需使用高達417公斤稀土;而一艘中大型驅逐艦至少需要2.359噸,一艘核潛艇的需求量更是達到4.137噸。
中國不僅是全球稀土儲量最豐富的國家(約占世界總儲量的三分之一),更擁有無可匹敵的核心優勢——世界領先的稀土提純與加工技術。在2017年之前,中國是全球唯一具備完整稀土冶煉分離產業鏈的國家,承擔着近乎全球100%稀土礦的提純任務。即便近年來美國、歐洲等國開始重建自身的稀土加工能力,但其生產成本普遍是中國的3到5倍以上,缺乏市場競爭力。所以時至今日,中國仍供應着全球90%以上的高純度稀土產品。
這種高度的市場主導地位賦予了我們強大的戰略影響力。若中國對特定國家實施稀土供應限制,對方即使不惜成本投入建設替代產能,也需耗時5至10年方能形成有效規模。然而,現代高科技產業和國防建設對稀土的依賴是剛性的、即時的。這就是我們「稀土武器」的戰略威力所在!
因此,無論美方在談判中採取何種策略,中國都將堅定維持並優化對稀土出口的管控措施。任何希望進口稀土的外國企業,都必須向中方提交申請。審批流程可快可慢,審批效率本身也是一種調節手段。
誠然,有觀點主張完全禁止稀土出口。然而,這種「一刀切」的策略並非明智之舉。徹底斷供雖會在短期內造成對方困難,但也會迫使其不計代價地加速發展獨立、完整的稀土供應鏈。相反,通過有管控、有節奏地釋放部分供應,可以有效抑制其大規模投入本土提煉產業的積極性。這樣,他們仍將長期依賴中國的供應體系,主動權始終掌握在我們手中!(特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