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飛躍的關鍵期,行政長官李家超引領特區政府推動香港發展陸續見到成果,為香港經濟社會取得多項重要突破。面向國家明年「十五五」規劃和國際經貿的激烈競爭,香港需要更好擔當勇於破局,抓穩發展新增長點。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是香港發展破局的新結晶。未來聚焦工業和創新結合、傳統工商和數字金融結合、貿易和非傳統市場結合,用好國家在製造和創新的支持,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破局發展將能迎來更多新成果。

李家超將在9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今年的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已經展開,李家超近期馬不停蹄與社會各界和不同階層團體會面,聆聽意見,展現了積極務實的施政作風。

在中央支持下,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開展了治港新面貌,李家超上任3年來展現施政新風。香港在全球經濟復甦的浪潮中抓住機遇,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推陳出新、改革求變,取得了多項政策突破,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特區政府推動改革建立安全及穩定的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已陸續見到成果,當前的香港正處於新飛躍關鍵期,種種發展成果,為香港未來新發展打穩了良好基礎。

改革求變展現香港韌性活力

香港每個發展階段,都會遇到不同挑戰。對內方面,香港當前要處理開發新區、發展產業、提振消費等眾多問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要做好對接「十五五」規劃的工作;對外方面,美國發起關稅貿易戰,引發全球經貿動盪。這些內外環境和新形勢,都要求香港主動破局,掌握先機,固本培元,改革求變,在不同領域全力推動關鍵措施,展現香港在全球不穩定環境下的韌性與活力,讓香港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國家作為製造強國,「十四五」時期正加速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每年製造業增加值都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中國製造越來越好,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香港未來需更好承接國家製造業優勢,借勢提速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特區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試行「片區開發」,以加快發展進度。北都區土地為香港工業開發了大量寶貴用地,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北都區產業基建布局,明確北都區工業和創科產業定位,在北都區建設產業園區,加快興建多層現代產業大樓,打造「香港優勢工業高地」,促進北都區創新和工業高度結合,吸引國際企業、人才和資金進駐,加快對接國家推陳出新的製造成果。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工商百業在投融資和商貿交易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撐。隨着數字金融加快發展,香港工商界需要更好緊貼國際前沿金融科技,利好香港工商發展。未來應推動香港工商界與金融高度結合,加快傳統工商業務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借力內地強大科技實力和龐大應用場景、數據資源,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跨境支付、風險管理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基建,擴大跨境快速支付系統的應用區域和範圍,提升與國內國際的互聯互通,以金融創新創設香港商貿發展新增長點。

強化非傳統市場聯繫 推動貿易破局

在單邊主義抬頭衍生全球貿易供應鏈不穩定的新形勢下,強化與非傳統市場的聯繫,是香港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新焦點。香港未來可從三方面尋求貿易發展突破:一是加強向中亞、中東和非洲等非傳統市場宣傳,提升香港知名度,通過外訪、貿易合作、投資配對等活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突出香港作為國際商貿平台的角色;二是舉辦大型的國際貿易高峰會,探討關稅戰背景下的合作機遇,為合作夥伴提供溝通合作平台;三是深化民間國際交往合作,更大力度引領本地各行業和產業,促進與國內外行業相關政府單位、行業機構、協會、商會及企業夥伴的溝通合作,集結力量,把握商機。

2025年是推陳出新、改革求變的一年,香港在各方面發展再下一城,離不開國家的支持、行政長官的領導和業界的努力。李家超引領特區政府的各項施政理念,需要各界集思廣益,匯聚行業經驗,反映社會實際,回應市民訴求。社會各界要把握諮詢良機出謀獻策,踴躍表達意見,為香港發展破局多提建議,共同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