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王思佳 韓國報道)港足將於香港時間今午3時出戰東亞足球錦標賽(東亞錦)最後一場對國足的賽事,面對三大強隊,港足無疑大概率墊底,但賽事開幕以來「港足紅海」無論人數及聲勢均力壓對手,成為觀眾席上的最美風景。今場對國足比賽更會有逾千名球迷遠赴首爾以南約40公里的龍仁市支持港足,有球迷組織不惜工本製作打氣旗幟、橫額、紀念品,甚至為作客球迷安排巴士團,顛覆了向來「返工搵錢大過天」的港人形象。不論勝負強弱,對球隊依然力撐到底,這班「最強第12人」正向亞洲球壇展現一種名為「香港足球」的體育文化價值。

「第12人」,是對球迷群體在足球比賽中影響力的形象化比喻;熱情支持和吶喊聲被認為能給球隊帶來額外的動力和優勢,就像場上多了一名隊員一樣。
上月,港足首度於新主場啟德出戰,以1:0擊敗國際足協排名更高的印度,42,570名觀眾見證壯舉,打破了香港足球代表隊的入場紀錄,載入港足史冊。勝出這場亞洲盃外圍賽,除了球員及團隊的付出,高歌吶喊的球迷亦是港足全取3分的功臣。這次東亞錦,由港足首戰對陣日本的百多名香港球迷,延展至硬撼東道主韓國隊的近千人,聚集在龍門後方的這片熱血紅海,甚至比分散各看台的主場球迷更具氣勢,「港足加油!」的呼喊聲震撼球場。

高呼口號、唱隊歌等,聲浪和氛圍激勵球員燃起鬥志,但港足「第12人」貢獻的不止於此。
一條龍服務方便球迷報名
有球迷組織早在個多月前已籌備巴士團,由首爾市中心接載香港球迷到龍仁市觀賽,號召力驚人,三日賽事共安排28架旅遊巴來回球場,讓球迷放心和方便作客,連主辦組織也在社交媒體撰文指「真心仲癡線過旅行社」。更「癡線」的是,他們擔心傳統方法點名上車會浪費球迷的時間和耽誤行程,找人幫忙寫程式發放QR Code給報團球迷,讓報到流程更順暢。短短個多月由籌備預約當地旅遊巴士,到開放Google Form予球迷報名,再在WhatsApp開作客球迷群組溝通,還製作乘車QR Code和手帶作記認,這種強大的球迷組織團隊力量和心思,源自對港足的支持和愛。

港韓戰當天,香港文匯報記者也參加了巴士團,集合地點在首爾站上蓋的百貨公司門外,近200名穿上紅衫的港足球迷聚集一起,未到球場已見紅海。有趣的是,比上車時間早到的球迷都在該百貨公司閒逛,基本上每到一家店也總看到穿紅衣或港足球衣記認的「自己人」購物,看到對方便點頭打招呼或相視而笑。同車的球迷阿勤笑言:「入到男廁全部人都係港足波衫,甫見到便Say Hello。」這種「寓睇波於旅遊」的集體作客回憶,對新加入的港足球迷而言是全新體驗。

「第12人」,也就是說打氣區的球迷是球賽的一部分;球迷組織的核心成員除了在看台落力呼喊,也以不同的打氣口號和隊歌、通宵繪製的旗幟或是種種嬉笑怒罵的「抽水」元素,透過年輕新思維吸引更多人留意香港足球。10年來,理念依然不變。
成員Santi(阿佳)回望10年也感觸良多,特別是愈來愈多人入場支持港足,「由坐爆旺角大球場到啟德4萬多人,也建立起球迷文化,由本來入場觀賽到加入球迷區一齊玩、一齊嗌,社交媒體也聚集一班球迷撐港隊,群組也愈來愈大。」
聯乘項目增港足商業價值
近年球迷組織更透過不同聯乘項目與商業合作,讓大眾覺得香港足球是「好型同好玩的事」,如找來花名「少爺仔」的陳肇鈞與本地啤酒品牌少爺啤合作,又設計貼合潮流的「少爺復古版球衣」,這個「本地波×本地啤」的活動無疑出力為香港足球建立商業價值。當港人穿着曼聯、皇馬及巴塞等頂尖勁旅球衣隨街可見時,Santi卻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撐返『自己友』仲有Feel」,香港足球除了需要更多球迷,也需要令更加多商業品牌覺得香港足球絕對值得投資。Santi說:「讓球員知道他們除了場上的價值,場外也有很多不同的合作機會,令他們的價值提升,讓港足的身份更加光榮。」
畫面再跳轉到韓國東亞錦,世界排名升至第147位的港足,先後敗予第15的「亞洲一哥」日本隊,以及高踞第23位的韓國隊。港足實力雖然不高,凝聚力卻不輸任何足球大國,因球迷一直以不同方式把入場撐港隊的這份「好玩」和歸屬感感染他人,一起享受支持港足的樂趣。最強第12人,這是香港足球的武器,讓熱血又美麗的紅海遍地綻放,展現今天足球場上共同進退的浪漫主義。
足總官方攝影團隊 熱情記錄港足珍貴時刻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港足進軍啟德一戰因一幅Tifo引起回響,延續掀起香港足球的熱潮,足總目前正舉辦港足主題相片展,並展出港隊近年兩大重要里程碑的珍貴相片及實物。攝影展中的大部分照片,均來自足總官方攝影團隊「Clicks Images」。球迷對「Clicks」的攝影師成員定不陌生,因每場港超和港足的賽事,必能看到他們在場邊左奔右走拍攝的身影。官方攝影師,亦是與港足同行的「第12人」。

由Lampson創立的「Clicks」,是一支由香港運動攝影師組成的專業攝影團隊,約6年前開始與足總合作。他與另一團隊成員Him,也是自小便看本地波的港足球迷。因為熱愛體育,特別是自小支持的本地足球,他們當上了運動攝影師。每場球賽的熱血,感動、失意和不甘,統統都盡收他們的鏡頭之下,成為不滅的港足印記。

Him自小便是大埔足球隊球迷,也曾參加大埔甲組球員執教的足球訓練班,逐漸進步更入了區隊,「所以對自己的區(大埔)很有歸屬感。」由兒時追隨的陳旭智、李威廉到現時港足主力陳肇鈞,Him很榮幸能為球員記錄每一個難忘時刻,「代表港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看到我小時候認識的球員一步一步去到更大的舞台,為他們記錄都是我的榮幸。」
香港體育總會資源有限,難得足總有專屬的官方攝影師,為港足記錄這個時代。Him坦言能隨隊拍攝球員機會難得,「這個經驗不是人人都有,也可以了解不同球員的習慣,因為運動攝影需要對球員習性有一定熟悉,看得多訓練也會對比賽有幫助,久而久之會令我更熟悉香港隊,也令我對香港隊的歸屬感更大。」就是因為這種對港足的特別情感,為球員和球隊記錄已成了一份使命。
每位球員的努力都值得被認可,他們在場上拚命,攝影師在場外捉緊每一瞬,這一瞬的意義遠超當下,因為贏輸也好,每幀照片都記錄和總結他們為了這一刻的努力。
「這一個畫面成了我努力的動力。」攝影展開幕當天,陳肇鈞隨港足亮相支持,他站在Lampson拍下他射入亞洲盃第1,000球的定格前面說。「這個回憶不是湧出來的,每天都在這裏,因為是一個很刻骨銘心的經歷。這些畫面(相片),我在家也會擺啲喺度,1,000球是值得回味,但不是一個終止,反而令我想追求更多,告訴我努力就會有成果。」
對於這班港足「第12人」,陳肇鈞坦言感激:「記錄下我們光輝的時刻,亞洲盃又或是啟德,我很欣賞他們的那份毅力,並不是為了某些利益而是真的熱愛足球,除了他們那份熱誠之外,很多球迷也會攝影記錄,好多謝他們。」陳肇鈞續說:「他們做的事(攝影)是我退休後會『攬住』的東西,沒有他們的話,可能有天退役後也不記得自己在亞洲盃、啟德踢過球,他們的存在是相當有價值的。」
攝影師拍下的每一幀照片,讓觀眾和球迷看到的不止是賽果,還有背後的故事。對於足總攝影師身份,Lampson以F1工程師、維修站技師來比喻,「做的事其實微小,只能令架車快0.1秒,但每個位置都做好的話就是包尾和第一的分別。我們把重要的時刻影低、將球員影得型仔有Feel、令市場推廣部有好的素材做宣傳、製作球員卡、同酒店合作做主題房等等,都是推動香港足球,令多一兩個人留意香港足球的動力。」這便是最強第12人的使命。
足球熱情不分疆界 來自日本的台女足「粉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王思佳 韓國報道)在東亞錦女子足球賽事的水原世界盃競技場一角,相機鏡頭對準在邊線奔跑的中國台北隊球員時,看到她背後有3名觀眾在打氣。這場比賽,有十多名日本女足球迷自成一角,在球迷區座位席上鋪起一幅幅藍色橫額;對面的3名中國台北女足球迷,沒有旗幟和任何應援用具,僅以一把沙啞的聲音、比任何人都更聲嘶力竭,為落後的愛隊呼喊「加油」。3人之中,其中一名是曾留學中國台灣的日本人。在足球的世界支持可以是任何原因,沒有地域的界限,情意結就是一切的意義。
女足觀眾人數向來不及男足賽事,那3名球迷在空蕩蕩的看台因而更為顯眼。「你們是從哪裏過來支持?」我問。其中一人以略帶口音的普通話說:「我是從日本來。」一場台日賽事,何以這名日本男生會「倒戈」為對方打氣?
大學四年級的小田峻也,兩年前以交換生身份到台灣淡水的語言學校留學,難怪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雖然只是一年多時間,他已愛上了那裏溫暖人情味。小田回想,喜愛足球的他有次到台中看台中FUTURO球隊的比賽時,認識了一名日本人球迷,後者介紹他去看高雄Attackers女足比賽,「球隊中有數名日本球手,從那天起我便開始支持這支球隊,一直看一直看再喜歡上中國台北隊。」

「我留學的時候所有人都對我很親切很溫柔。」小田續說出支持中國台北隊的理由:「因為我回到日本雖然有看女足,但我第一次看的是中國台北的,心裏對她們就比較那個⋯⋯⋯牽掛。」
小田努力以國語解釋,其實就是三個字:「情意結」。那天中國台北女足以0:4不敵亞洲最強的日本隊,小田彷彿喊出熱血動漫的台詞,「我覺得她們(中國台北女足)會愈來愈好的,我相信她們的可能性,日本隊是非常好,但她們會學習然後變得更好。我期待這支球隊會更好。」
相關閱讀:
【足球有價系列之一宣傳篇】點燃「啟德紅海」 開闢港足「錢」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