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暢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9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2.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4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同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的金融數據反映出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比較明顯。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進一步落實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抓好各項已出台的貨幣政策措施執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有專家對內地媒體表示,從上半年金融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具備較強的內生動力和長期韌性。未來隨着存量政策效應持續發揮、新產業新動能加快發展,內需有望持續擴大,社會預期也將有效提振,經營主體活力還會進一步增強。

中美利差趨於收窄

此外,鄒瀾表示,近期美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物價水平仍然高於美聯儲的目標水平,關稅政策又進一步增加了美國通脹走勢的不確定性,影響美聯儲降息節奏和路徑。相比而言,中國金融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4月初有所波動,隨後很快企穩。特別是5月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浮動,穩定運行在7.2元下方。

鄒瀾說,主要發達經濟體處於降息周期,市場對美聯儲重啟降息的預期升溫,下半年中美貨幣政策周期的錯位將得到改善,中美利差趨於收窄。「中國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國際競爭優勢。」鄒瀾強調,人行的匯率政策立場是清晰和一貫的,將繼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