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不久,南京失守。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侵華日軍為瓦解中國人民抗戰意志、摧毀戰略目標、阻斷國際補給,對陪都重慶和九省通衢的武漢進行高密度空襲轟炸。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周勇對香港文匯報分析說,從湖北武漢到重慶梁平區域,是大後方的前哨,如果不能有效阻擊日軍,敵方會迅速溯江直上,致使局勢更為嚴峻,抗戰更為艱苦。
1938年春季,日軍對武漢展開大規模空襲行動,圖謀摧毀中國的空中防禦力量和漢陽兵工廠。是年4月29日的武漢蒼穹,書寫了抗戰空戰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之一。日本海軍佐世保第二航空隊為向天皇誕辰獻禮,出動數十架戰機直撲武漢。中國空軍以19架伊-15戰鬥機與蘇聯志願航空隊從南昌馳援的45架戰機,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編織出捍衛民族尊嚴的天網。這場被載入史冊的「四二九空戰」持續三十分鐘,蘇聯志願隊運用獨創的「雙機編隊」戰術分割日軍機群,中國飛行員則發揮伊-15戰機盤旋優勢與日機貼身纏鬥。
是役,中方共擊落日機21架(含10架轟炸機),斃敵飛行員50餘人,創下抗戰以來最輝煌空戰紀錄。而中方亦損失了11名飛行員,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在座機受創後放棄跳傘,選擇與高橋憲一所駕駛的日戰機同歸於盡。陳懷民犧牲的消息讓全家人萬念俱灰,老母親最終哭瞎雙眼,女友穿上他送的旗袍跳江殉情,妹妹陳天樂把名字改成陳難,以紀念亡兄。
由於侵華日軍此番行動適逢日本天皇誕辰,為弱化行動失利的事實,日軍未於戰報中承認全部損失,日本媒體亦刻意低調處理相關報道。不過此後日方加強了對中國空軍的情報收集與戰術改進,更加謹慎地避免類似的失敗再次發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