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據中央氣象台預報,14日至22日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漢及陝西中部等地將有持續高溫天氣,局地最高氣溫可能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14日至17日,四川盆地、江淮、江南、華南等地也有階段性高溫天氣,空氣濕度大,濕熱特徵明顯。若暑假前往該些地區旅遊,專家建議要及時補充水分,若中暑應立即讓病人脫離高溫高濕的環境。
數據顯示,7月以來黃淮、江淮、江漢、江南等地多高溫天氣,大部地區最高氣溫37℃至39℃,局地達40℃至41℃,連續高溫日數普遍有5至8天。根據預報,未來三天高溫影響範圍將逐步擴展,15日至16日為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時段。
高溫是夏季的「常客」,且易引發中暑。「高溫會造成人的體溫調節系統失衡,進而導致核心體溫急劇升高,並引發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礙。」天津市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敏說,在天氣很熱且風速較小、空氣相對靜止時,或在相對密閉的空間里,就極易引發中暑。
此外,悶熱的「桑拿天」也不容小覷。當氣溫超過32℃、濕度超過70%,人體體表的汗液無法迅速蒸發,人的體感溫度可能比實際氣溫高出10℃,也易誘發中暑。
若發生中暑,要立即讓病人脫離高溫高濕的環境,進行降溫、補水。專家提醒,大量酒精擦浴或掐人中等降暑「土辦法」並不可行,處理不當反而會加重病情。一旦中暑患者出現神志不清、昏迷等情況,需將其盡快送至醫療機構就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