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四個部門,上月啟動「兩地聯動 天下無詐」防騙宣傳,向內地來港求學或就業的「港漂」拆解騙案類型、傳遞防騙信息。雖然近期受騙個案有所減少,但有個別案件的受騙金額特別巨大,反映防騙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尤其涉及「港漂」的騙案,有不少是與「假冒官員」電騙集團有關,組織嚴密規模龐大,往往涉及跨境操作,對社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兩地合作宣傳可以起到預防作用,避免更多人受騙案所害,做法值得肯定。但更為重要的是,兩地應設立完善機制,加強情報交流、堵截騙案涉款轉移、追蹤和拘捕涉案人士,將騙徒一網打盡。
「兩地聯動 天下無詐」由本港警方、入境處,聯同國家移民局及國家反詐中心進行,此四部門分別負責執法、情報搜集,以及處理來港求職求學申請。過去部分「港漂」由於初來乍到,對香港情況欠缺了解,容易受自稱官員或執法部門人員的騙徒訛詐。兩地部門合作,有效整合更廣泛的宣傳網,加強向「港漂」提醒防騙。據香港警方統計,今年首5個月警方共接獲2,574宗電話騙案,數字有輕微上升,但損失金額約4.3億元,比去年同期錄得大幅下跌,而且「港漂」受害人數和涉及損失也錄得明顯跌幅。有「提子」等鋪天蓋地的宣傳,加上媒體持續報道騙案消息下,市民和「港漂」相信因此會有所警惕,不再輕易掉入圈套。
不過,俗語有云:「老千計,狀元才」,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且善於控制受害人心理,杜絕騙案可謂任重道遠。「港漂」由在內地辦簽註至抵港入學、租房到求職,到日常透過電商購物,都有機會被騙徒藉口連哄帶嚇,例如指他們違反簽註規定、包裹含違禁品,涉嫌違法,要求他們匯款至不明銀行賬號以自保。當苦主受騙後如夢初醒,向警方報案時,款項已被多次轉移,不知去向。
本港警方發現,近期有個別受騙「港漂」,損失金額特別巨大,包括7月10日反詐騙協調中心接報的一宗案件,有內地生墮入「假冒官員」騙局,損失超過1,000萬元。苦主受「假冒官員」所騙的主要原因,一來是畏於騙徒訛稱「官員」的身份,二來有部分騙徒透過黑客手段竊取事主個人資料和照片,偽造幾可亂真的文件,令事主相信騙徒的說話,順從指示而受騙。
故此,除了宣傳防騙信息,進行聯合打擊行動應是兩地政府未來合作的方向。事實上,香港與澳門執法部門已經在聯合打擊電騙團夥取得一定成績。今年5月至6月香港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與澳門司警資訊罪案調查處進行代號「秒闖」的聯合反跨境電話騙案行動,成功搗破一個活躍兩地、涉及168宗跨境電話騙案的團夥。不論涉及本港市民,還是「港漂」的案件,為數不少的個案,騙徒都是跨境作案,涉款會經過跨境轉賬轉移。未來香港與內地可借鑒以上港澳合作經驗,設立完善機制聯合打擊騙案。首先是進行情報交流,並設立專責小組進行聯合調查;第二是聯合兩地金融系統,將轉移中的騙款堵截,斷絕騙徒黑金鏈;第三是互相配合採取拘捕行動,瓦解詐騙集團。通過兩地緊密協作,對騙徒露頭就打,將其繩之以法,相信可以有效減低騙案數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