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越南是近期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少數國家之一,不過許多在越南設廠的企業擔憂,較快達成協議未必對越南有利。英國《金融時報》上周六(7月12日)報道,企業擔心協議內容模糊,越南當局可能急於達成協議,放棄爭取對本國更有利的條款。採用中國產原材料的越南商品,可能仍會被徵收高額關稅。
越南主要向美國出口服飾、鞋類和電子產品,這些產品的原材料多來自中國。越南服飾供應商Thanh Cong Garment董事長陳如松(譯音)表示,越南服飾製造商非常擔心轉運條款,「對於材料來自中國、在越南生產的商品,出口到美國的關稅究竟是多少?20%、30%還是35%?我們需要等待。」
「轉運商品」定義未確定
陳如松還稱,儘管越南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客戶仍要求他的公司趕在上周三、即特朗普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限截止日前出貨,這導致公司第三季度訂單按季下滑近20%,影響企業周轉。陳如松表示,公司製造的服飾原料有70%來自中國,「越南服飾企業多數材料都要從中國進口,我們很難找到其他供應商。」
多名在越南設廠的商家擔心,特朗普政府試圖透過關稅戰打壓中國,所謂「轉運商品」的定義範圍,或會擴大至任何採用中國原材料製造的商品。一名在越南設廠的美國企業家直言,「在供應鏈中封殺中國根本不現實,這沒有考慮到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方式,想要對所有採用中國原材料的商品加徵高額關稅是不可能的。」
商務管理顧問公司Dezan Shira東南亞地區主管福斯特表示,業界還會關注美國與越南鄰國的關稅談判進度,「關稅協議對越南是成功還是失敗,取決於與越南相似的經濟體,能否達成類似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