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特區政府自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以來,至今共收到逾百宗投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表示,有3宗涉嫌違規個案初步證據顯示成立,其中兩宗僱主聘請輸入外勞後解僱本地員工,餘下一宗為僱主在本地招聘階段表現「不真誠」,未有聘請有意應徵的合適本地勞工。他強調,若經調查確認違規,將毫不猶豫撤銷有關僱主的輸入勞工資格,並禁止其未來兩年再申請輸入外勞,以維護本地工人就業優先權。
特區政府自2023年9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涵蓋侍應、售貨員等26個職位,旨在針對性補充人力缺口,至今共收到逾百宗相關投訴。孫玉菡表示,經檢視後絕大部分個案不成立,僅3宗個案有初步證據支持違規指控。其中兩宗涉及僱主在引入外勞後解僱本地員工,初步判斷違反計劃規定;另一宗則是僱主在為期4星期的本地招聘過程中,雖有本地人應徵且願意就職,卻以種種理由未予聘用,可被視為「不真誠」行為。
目前相關僱主已被列入監察名單,所有申請暫停處理,並正等待僱主申述以確保程序公義。
孫玉菡:港長遠須補充人手
據了解,引入外勞後解僱本地員工的兩宗個案涉及飲食業,另一宗則涉及清潔業。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3.5%,是近兩年半新高。被問及特區政府會否考慮收緊或煞停部分行業輸入外勞時,孫玉菡表示,特區政府需從大局出發,香港勞動人口於2018年已達頂峰,現正步入老化階段,長遠而言有必要補充人力資源,以維持經濟活力。
他強調,輸入外勞的前提是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同時兼顧商界營運需要,「目前外勞僅佔整體勞動力約1%,當中飲食業輸入約1.2萬人,佔行業5%,屬針對性補充,計劃亦具動態調整機制,當本地勞動力上升時,僱主喺招聘期內需優先聘請本地人,外勞配額自然減少。」
孫玉菡補充,特區政府上月推出4項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措施後,正積極跟進投訴。若證實僱主濫用機制,將實施嚴厲行政制裁。
他透露,計劃最遲於今年9月完成檢討,將廣泛收集勞僱雙方意見,並向公眾交代優化方向。
另外,即日起將推行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涉及超過8,000名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人士。孫玉菡表示,當照顧者入院時,醫管局會通知社署安排送飯或暫託等支援服務,但不會透露病人病歷,並確保津貼不被扣除。
計劃首階段為小規模運作,長遠希望可擴展至更多領取福利的長者,以識別更多高危個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