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政府在「渝忠客2180」的終點站建設了一個臨時交易市場,方便菜農賣菜。

隨着秦大益視頻播放量和直播觀看數與日俱增,一張以「渝忠客2180」為紐帶,圍繞鄉村老人的愛心網,也隨之悄然鋪開。

有外地人給錢不要菜

最早加入的是當地居民和周邊區縣網友,在看了直播後,專程開車到客船的終點站——忠縣西山碼頭買菜。有背簍老人還沒來得及進菜市,背簍裏的菜就在碼頭階梯上被搶購一空。不能到現場的外地網友,乾脆直接在網上刷禮物包船幫老人買船票、買早餐、買菜……今年78歲的老人萬國華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自己遇到過兩次只給錢不要菜的外地人,他樸素地表達着不知所措,「這菜你們拿回去,不要浪費了。」

為了更好地為這些菜農服務,在離碼頭不到100米的地方,當地政府建設了一個臨時交易市場,在今年5月投入使用。忠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羅真驊介紹,有了這個菜市場,菜農既不需要在碼頭階梯上賣菜,也不用背着菜走40多分鐘去市集售賣,「減少安全風險和疲勞,還可以遮陽擋雨。」

正能量成「流量密碼」

上午八點半,「渝忠客2180」停在終點站,菜農們蜂擁而出,不多時便來到人聲鼎沸的新菜市場,需要買菜的市民早已等候多時。不過頗為有趣的是,這個菜市不僅有買賣雙方,還有許許多多拿着手機直播的年輕人。

家住忠縣的李女士是一名自媒體人,每天清晨,她會來到菜市場直播兩小時,「這是為了『渝忠客2180』設的菜市場,這些老人都是乘船來的。」她對着鏡頭解說,「看!這是我買的番茄,這麼大5個才5塊錢,划算不?」在和粉絲互動時,她頗為得意。關於這艘船的一切都成為流量密碼,李女士稱每天早上的「菜市直播」讓她的賬號兩個月漲粉近3萬,「我的粉絲很愛看這樣的煙火氣,尤其是看到我們的城管會幫忙背背簍、挑扁擔、扶老人,他們都誇我的家鄉忠縣正能量。」

流量也給了菜農更多實惠,線上線下買菜的人變多了,老人們收入增加,更多的老人就願意種菜賣菜,乘船的人數也增加了,如今的「渝忠客2180」的船幾乎日日客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