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千尋)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今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標誌本港中醫藥事業邁向新里程。民建聯工商專業支部昨日聯同「振興中醫藥」工作小組舉辦「關注香港中醫藥發展」圓桌會議,邀請中醫藥界翹楚及學術專家,就本地中醫藥發展策略建言獻策,冀為政策制定及今年施政報告提供參考。民建聯副主席兼「振興中醫藥」工作小組成員葛珮帆表示,未來將聯同其他議員,繼續爭取將中醫納入本地醫療體系,並推動更多的科研和中醫中藥的結合發展。
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預計於今年12月起分階段啟用。香港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在會上介紹,醫院將提供健康維護、慢性病、複雜疾病、康養善終等服務,設有400張病床,並提供日間醫療服務及社區服務等。院內設有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及針灸6個專科,涵蓋中風、腫瘤康復等23項重點專病服務,亦提供物理治療等專職醫療及X光、電腦掃描等臨床支援。
他表示,香港中醫在新冠疫情後的認受性有所增加,加上政府多管齊下推動中醫藥發展,使之愈受重視。對於中醫藥長遠發展方面,他指出與國際合作與交流是其中重要一環,香港能發揮聯通世界的窗口作用,發展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的橋頭堡;亦期待香港中醫醫院與更多海內外的醫院和學術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業界倡拓更全面公營中醫服務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兼立法會議員陳永光在會上指,中醫藥已成為香港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並在公共醫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他相信隨着今年底《中醫藥發展藍圖》公布及中醫醫院投入服務,中醫藥將在公共醫療領域擔當更重要角色。
他建議特區政府發展更全面的公營中醫服務,認為可善用中醫專業力量,紓緩公營醫療壓力,同時發揮中醫藥「簡、便、廉」的優勢,降低醫療開支,提升服務可持續性。他並指出,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有助強化基層醫療,減輕第二、三層醫療系統負擔。此外,應善用本港中、西醫的專業優勢,構建中西醫協作香港醫療新模式,將中西醫協作服務經驗推向國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