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玉屏風散」是傳統中藥方劑,主要功效是益氣固表、止汗及預防感冒,亦可以被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研究團隊在「玉屏風散」基礎上,調配出更適合一般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新中藥方劑「玉屏風散加味」,並透過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確認近四成人在八星期的治療後整體鼻過敏症狀顯著改善,生活質素提升,為過敏性鼻炎治療提供新選擇。
過敏性鼻炎症狀包括頻繁打噴嚏、鼻塞等,現時香港有約25%人口受此困擾,學童患病率更高達50%,相當程度影響其生活作息及工作學習效率。中大中醫學院院長及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所長林志秀昨日解釋,過敏性鼻炎與肺脾腎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若屬肺脾氣虛弱,症狀包括:疲倦、氣短、納差及大便溏爛等,醫師多處方玉屏風散方劑,有助患者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停藥後八周無回彈
學院講師陳錦良指,為讓治療更適合一般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大以黃芪、防風、白朮、辛夷花、炒蒼耳子、赤靈芝、桔梗、白鮮皮和蟲草菌絲粉等調配成「玉屏風散加味」新中藥方劑。研究團隊並招募了58名患者展開為期八周的臨床治療試驗,結果顯示,「玉屏風散加味」組的總鼻症狀評分改善幅度,較安慰劑組提升42%;有近四成「玉屏風散加味」組患者在第四周起生活質素已大有改善,療效可維持到第十六周,在停藥後四星期至八星期亦沒有再出現回彈。
研究團隊並通過治療前後的系統性肝腎功能檢測及不良事件監測,證實「玉屏風散加味」未對患者肝腎功能產生不良影響,驗證了該方劑的臨床安全性,相關成果已於國際學術期刊《Chinese Medicine》發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