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芝齡

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刻意打壓大學,不少在美國的留學生都開始為自己「留後路」,尋找安全、不會被驅逐的校園,有本地大學乘勢宣傳,向在美國的留學生提供加快入學的渠道,據報本港八大已收到約850宗海外學生轉校查詢,其中香港大學已發出16份錄取通知書。其實,本港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大有潛力吸納更多精英學生,為香港以至國家發展儲備高端人才。

對於國際人才與教育形勢變化,日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傳媒訪問,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關注,因此在「哈佛事件」發生後八大能迅速響應呼籲公布便利措施,為受影響學生提供過渡課程及協助,以免學業中斷。特區政府各院校亦熱切向全球推廣香港高等教育,包括明年會由港中大主辦全球三大高等教育盛會之一的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此外,教資會向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的特別撥款,亦會由現有3年度約2,000萬元增至4,000萬元,以加強擴展國際招生網絡及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要更好地吸納國際學生、非本地學生,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住宿,蔡若蓮表示,部分院校基於宿舍、教學設施及師資團隊等配套的考量,目前尚未用滿配額,局方會把四成限額視為階段性目標,將根據各校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待條件成熟後再穩步推進。事實上,特區政府有透過不同措施增加八大宿位,未來兩三年還會有大約1.3萬個新宿位供應。

從傳媒報道可見,教育局以及發展局已經為大學將酒店、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拆牆鬆綁」,不過,有數據顯示,在2014/25學年,全日制本地及非本地本科生及研究生有超過19萬名,其中非本地生大約有8萬名,可見宿位問題仍是一大挑戰。現時,由工廈改裝成酒店已有先例,筆者認為在安全、可行的情況,也可以考慮容許大學申請將合資格工廈改建為學生宿舍,盡量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增加學生宿舍。

除了住宿外,筆者認為在學生飲食、輔導以及就業方面,亦可以給予更多支援,因為國際學生、內地生畢業後,可能會返回原居地或到其他地方發展,本港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同時,也可以吸引留學生在香港發展事業,當中數學、創新科技等人才更是「挽留」的重點對象,香港的大學基礎科研能力無容置疑,如能留住這些學生,將對香港創科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儲備。

早前,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 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世界大學排名2026」,本港繼續有五間大學打入世界百強,其中香港大學全球排第11,創下該校歷來新高,其他大學例如中大、科大以及理大的世界排名亦有上升;如此明顯的學術優勢,香港理應在打造留學品牌同時,透過針對性的宣傳以及支援措施,把人才留在香港,貢獻香港。現時,世界各地包括歐洲都在爭奪「從美國出走」的留學生,我們可以宣傳留學香港,除了會得到一紙證書,還能擁抱香港以至中國的廣闊發展機遇。

(作者為自由黨灣仔支部主席、灣仔區議會地區設施及工程委員會增選委員、灣仔青年聯會主席)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