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推出10項「推動香港海島經濟」倡議。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冀建「抗戰遺蹟愛國教育走廊」 可設水上的士方便「跳島遊」

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無處不旅遊」,包括發展海島旅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及民建聯離島支部過去數月收集離島各區居民和商戶意見,並與各鄉事會代表溝通後,根據各區特色提出10項「推動香港海島經濟」倡議,包括設立「抗戰遺蹟愛國教育走廊」、打造梅窩為「國際沙灘音樂港灣」,以及將南大嶼發展為高端海濱度假村等,並建議設水上的士方便巿民和旅客跳島遊。陳學鋒期望透過有關倡議,吸引更多旅客到海島旅遊,豐富旅遊體驗。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離島區曾發生很多抵抗日軍侵擾的可歌可泣抗戰英雄故事,民建聯離島支部指出,然而多年過去,知道這些故事的人愈來愈少,例如長洲曾有文化名人秘密大營救行動,東江縱隊將何香凝、柳亞子、廖楚醒等數十位國家文化精英,在日軍嚴密封鎖下送到安全的地方。

民建聯離島支部建議,在抗戰事件的發生地,包括梅窩、三鄉、大澳、東涌舊碼頭、大嶼山寶蓮寺等地設立紀念牌匾,另在長洲設立文化名人秘密大營救紀念廳,並建設「抗戰遺蹟愛國教育走廊」,推動抗戰歷史紅色旅遊路線,連接上述的地點,亦建議相關部門培訓導賞員,鼓勵學校組織參觀活動,增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讓年輕一代更深入了解各段歷史,相信亦有助提升港人和旅客對香港抗戰歷史的認識,弘揚愛國精神。

展現「東方威尼斯」魅力

另外,大澳水鄉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當地棚屋深受旅客喜愛,但民建聯離島支部表示,當地住宿和特色食肆選擇有限,民宿等項目申請限制多,建議配合深度遊熱潮,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宣傳多條一日遊路線,如東涌至大澳、分流至大澳的行山旅遊,同時試行推動棚屋活化,設立特色打卡點,並研究將個別結構穩固、位置合適的棚屋改建成茶座、咖啡屋等小型食肆,以及建議劃定「民宿試點區域」,放寬消防及屋宇標準,設立「一條龍」申請窗口,鼓勵旅客過夜,帶動地區經濟,並向海內外旅客展現「東方威尼斯」獨特魅力。

香港海島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長洲、坪洲、南丫島、梅窩和大澳等地各具特色,適合不同休閒活動。

民建聯離島支部表示目前交通模式主要依賴中環碼頭作為單一樞紐,島嶼間缺乏直接串聯,旅客難在同一天探索不同離島景點,舉例由中環碼頭去長洲、南丫島等後,往其他島嶼要返回中環碼頭轉乘其他航線渡輪,花費交通時間或需要一個小時,因此建議設「跳島遊」路線,讓旅客一日內體驗多個不同島嶼,增加旅遊靈活性,並提出設水上的士服務,方便市民和旅客往返。

陳學鋒:可豐富旅客旅遊體驗

民建聯離島支部主席祝慶台表示,是次提出的均是可行建議,當中一些需要特區政府長期政策推動,如打造南大嶼高端海濱度假村,因建造海濱酒店非一時半刻的事,推動南丫風車地標亦需長期政策推動,改建大澳棚屋亦只需調整一些政策,但部分建議如長洲舉辦市集及在坪洲增設寵物配套設施,則可在短期內做到。

陳學鋒指出,海島現有景點有一定基礎,這些建議起到「添磚加瓦」效果,較少旅客的地點如南丫島,相關建議期望吸引更多旅客前往旅遊,而大澳、長洲等有很多旅客的地方,相關建議則可豐富旅客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