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光
警方國安處早前拘捕4名男子,年齡15至57歲,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相關人等正被扣查。警方表示,4人所屬的組織去年11月於社交平台宣布成立,其後在港開展危害國安的活動,包括鼓吹「港獨」、「藏獨」、「疆獨」主張,以及聲稱要尋求國際聲援等。現實一再提醒,國安風險不容低估。同時,花樣百出的「軟對抗」,看似「道貌岸然」,實際上刻意製造散播謊言謠言,企圖挑戰國安底線、阻礙香港正常發展,社會各界、廣大市民對包括「軟對抗」在內一切危害國安的言行,必須高度警惕、堅決抵制 ,維護香港和諧穩定、聚焦發展的良好局面。
香港已回歸祖國28年,完善了國安法律,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明目張膽的「硬對抗」偃旗息鼓,銷聲匿跡,然而「軟對抗」一直暗流湧動。「軟對抗」透過認知戰、輿論戰,煽動市民顛覆國家、破壞香港法治穩定。
港人應記得,在新冠疫情期間,個別反中亂港分子盤踞醫護界,發放假信息、煽動「醫護罷工」,阻撓特區政府應對疫情,嚴重損害港人的安全健康,這就是典型的「軟對抗」。
煽惑人心策劃亂港圖謀
如今又有人蠢蠢欲動,重施「軟對抗」故伎。日前網上有毫無根據的言論,指醫院管理局「無咁多錢請晒啲畢業生」,企圖動搖醫科畢業生對前途的信心,更干擾本港公共醫療體系的運作。
值得欣賞的是,醫管局迅速澄清,事件已平息,所謂「無錢請畢業生」根本是偽命題,但亦提醒香港社會,對利用謊言謠言煽惑人心的「軟對抗」,絕不能掉以輕心。
「軟對抗」的另一例子,是有人在線上線下散播「香港玩完」的失實言論,貶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企圖動搖海外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不過,今年以來,港股IPO集資額超1,070億元,排名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香港資產管理規模近4萬億美元,不少機構預計香港將在未來兩三年內超過瑞士,成為全世界第一的跨境資產管理中心;超過2,7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在港經營,當中一半以上資產值超過5,000萬美元。這些亮眼成績,有力證明香港是無可爭議的國際金融中心,針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詆毀,不攻自破。
香港地上無椰子,地下無石油,但擁有「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顯著優勢,成功吸引世界各地的企業和人才,為經濟繁榮、社會發展注入源源動力。在國安法律護航下,國家安全有保障,為海內外企業和投資者提供穩定的營商環境,香港發展重回正軌,呈現國安家好的喜人現象。
歪理謬論不能有立足之地
香港再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居世界前三,競爭力排名重返全球三甲,充分反映全球投資者對香港發展前景的信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指出,本港生產總值連續9個季度保持增長,突破3萬億港元水平,打工仔收入有實質增長,通脹大致保持平穩。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搶企業、搶人才」,投資推廣署於2023年1月至今年上半年間,共協助了1,301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相關企業為香港帶來了超過1,684億港元的外來直接投資,創造19,136個新增職位;各項輸入人才計劃自2022年底起,已吸引超過21萬人才來港,消息透露,有諾貝爾物理學、文學獎得主,也有奧斯卡金像獎得主,以及世界桌球高手等國際優秀運動員,亦成為香港居民、來港發展。
這些無可爭議的事實,有力粉碎各種「軟對抗」的歪理謬論。
香港必須珍惜維護當前來之不易的安定繁榮局面,堅決向「軟對抗」說「不」。特區政府、社會各界要齊心協力、持之以恒講好香港由治及興的故事,主動揭露、依法打擊「軟對抗」的虛假訊息,引導市民明辨是非,看清真相,鏟除滋生「軟對抗」的土壤,確保香港長治久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