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特朗普周三(7月9日)公布一批美方徵收對等關稅新稅率清單,當中除巴西外,多是與美國貿易往來較少的發展中國家。《紐約時報》分析,特朗普政府試圖不論經濟體規模大小,全數使用對等關稅施壓。這種做法凸顯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混亂、缺乏目標,也沒有系統分析大規模貿易戰的後果。
報道指出,特朗普致函貿易夥伴時,不論對方是否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逆差規模如何,都統一使用「該國貿易逆差對美國經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的措辭,令人費解。例如周三的清單中,美國要對歐洲小國摩爾多瓦商品徵收25%關稅,然而美國去年對該國貿易逆差只有約8,500萬美元(約6.7億港元),是對日本貿易逆差的800分之一。
與主要夥伴談判毫無進展
美國前15大貿易夥伴的累計貿易逆差,佔美國貿易逆差總額超過96%。多名經濟學家質疑,特朗普政府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談判多數毫無進展,即使美國當局用關稅施壓小型經濟體達成協議,對於美國的貿易也幾乎毫無影響。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前官員馬傑魯斯直言,「特朗普政府根本沒有區分主要貿易夥伴和普通國家。」
多名經濟學家指出,僅用貿易逆差不能衡量美國與特定貿易夥伴的關係,美國也不太可能透過鼓勵他國買美國貨,就能消除貿易逆差。例如特朗普宣稱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後,可以在越南銷售美國SUV。實際上越南的街道遠較美國狹窄,越南人均年收入約4,000美元(約3.1萬港元),更是只有美國車企中型SUV均價的四分之一。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經濟項目主任勒克坦言,「美國政府『一刀切』的做法,沒有真正關注對貿易影響重大的國家,目前不清楚特朗普政府再三推遲談判期限,能否改變現時局面。他的做法似乎都是臨時起意,與連貫的戰略脫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