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常越,Lucie Chang,是一位藝廊創辦人,也是一位文化守門人。十年前,她在香港開了一間畫廊,名字簡單而直接——Lucie Chang Fine Arts。別人以為她只是做藝術買賣,她卻說自己「只是想替香港留下些該記得的東西」。
她收藏乾隆時期的瓷器,也收集老夫子的原稿與九龍皇帝的墨,她從巴黎、倫敦、紐約一件一件地把古董帶回來,親手提着,像帶着某種使命。她覺得,「這些東西,應該是在中國的。」
通過跟她的接觸,我們發現,她不是喊口號的那種人,也不會高聲疾呼什麼「文化保育」的大詞。但她用一間畫廊,一幅幅作品,靜靜地與遺忘對抗。她讓人重新認識曾經香港的街頭塗鴉也是一種藝術表達,讓人記得九龍皇帝這個名字不只是一段傳說,而是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
她愛香港的方式,不是熱烈的,而是細膩的、固執的,像是一針一線織出來的記憶緞帶。她讓本地年輕藝術家有空間發聲,也讓過去被忽略的名字重新出現在藝術之牆上。
她說這一輩子都會與藝術為伴,她說藝術是寫在她DNA裏的事。但她更清楚,藝術不只是美,而是身份的證明,是文化的根,是我們這座城市還沒有被徹底遺忘的證據。
她的畫廊,是一個靜水流深的文化庭院。沒有標語,沒有熱鬧,卻藏匿着香港最深的記憶。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裕;攝像:李昊、劉一君;剪輯:劉一君;文字:李昊、劉裕)
責任編輯:
梁存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