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廳現場,很多觀眾隔着防護玻璃,一字一句認真閱讀《大公報》記者方大曾的《盧溝橋抗戰記》,亦有不少人將《大公報》報道日本投降那張版面拍下來。有位父親指着巨大的「日本投降矣!」告訴身邊的女兒:「到這裏,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了!」
香港文匯報記者最為印象深刻的展品,當屬《大公報》記者方大曾與朱啟平的報道。他們一位是報道盧溝橋事變第一人,在戰火中為家國留影,一位立於東京灣見證侵略者投降,寫下「日本投降矣!」的血淚文字。與此同時,他們還有共同的身份——《大公報》記者,二人用熱血記錄侵略戰爭,用生命詮釋記者「鐵肩擔道義」的千鈞重量,他們是鐫刻於中國新聞史豐碑之上的光榮典範。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悍然發起全面侵華戰爭。25歲的《大公報》記者方大曾毫無畏懼,背着相機騎自行車穿越火線,以鏡頭為「槍」、以稿紙為「盾」,詳細記錄下中國軍人以血肉搏擊坦克的悲壯:「鐵怪不支了……兩排健兒死了一半」。而後不久,他的身影就消失在戰亂硝煙中,將生命定格在25歲。
八年後,1945年9月2日,30歲的《大公報》記者朱啟平立於東京灣「密蘇里」號甲板上見證日本投降。在全程目睹接受日本投降儀式後,朱啟平揮筆寫就了知名長篇通訊《落日》,以「這簽字,洗淨了中華民族七十年來的奇恥大辱」開篇,發出「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的民族之感,被譽「狀元之作」。
方大曾以生命定格民族不屈的脊樑,朱啟平以遠見刺破勝利背後的隱憂。作為他們的後輩,既深感和平來之不易,又覺吾輩當需更加努力,方不負前輩厚望。穿過展覽的數千個史料,我們聽到了歷史的回響、前輩的囑託,那其中有盧溝橋的炮火聲,有「密蘇里」艦上的海風,更有新聞人穿越時空的錚錚誓言: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