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山東艦來港採訪任務的那天,辦公桌的台曆剛好翻到6月底,心中既有難掩的興奮,又夾雜着幾分緊張——8年前遼寧艦編隊來港,我還是擠在昂船洲軍營人群中的一名學生,踮腳遙望艦影。如今,我以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身份踏上首艘國產航母,指尖觸摸到甲板的滾燙,時空在此刻摺疊成奇妙的「緣」,像兩條跨越時光的航線,在維多利亞港口交匯。在我看來,這次「海上出差」早已超越了工作本身。
登艦當日的陽光格外灼熱,當我和其他同行記者乘坐戰鬥機同款升降機即將抵達飛行甲板的剎那,風裹着海水的鹹味撲面而來,同行記者幾乎同時舉起相機,快門聲與海風的呼嘯聲交織成獨特的背景音——我們都明白,這裏的每一寸空間,都在訴說着遠航的故事。
5天的時光在忙碌的採訪中飛速流逝。多得這次工作,讓我有機會與這麼多海軍官兵對話。在問到一個問題時,他們不約而同的回答,讓我記憶猶新。被問及崗位的重要性時,他們說:「這艘艦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都很重要。」我很好奇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有位軍官向我說了一句話「千人一艦、萬眾一心」。
就是這樣一種精神,開啟了屬於中國軍艦的大航海時代,不禁讓我想起香港由治及興的征途。香港打開新局面的過程中,同樣需要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力量,前進的動力就來源於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個體。有香港中學生說,海軍的努力和堅定讓她敬佩,將以此為目標;有香港青年說,希望能成為法律界的「航空母艦」,為爭取祖國在全球中的法律權益貢獻力量;有來港的優才說,在香港看到軍艦給了他安定力量,立志在香港發展,貢獻社會……當每個人攜手「勁往一處使」,便是香港邁向更美好明天的動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