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華日軍罪行添鐵證 專家指受害者人數或超南京大屠殺
「這方圓一公里內,湮沒過數千具無辜者的屍體,他們沒有留下姓名……」南石頭,廣州海珠區一條行政街,在80多年前曾是數以萬計香港難民在戰亂中經水路北上逃亡的終點,不幸的是這裏也是他們大部分人生命的終點。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坐着「大眼雞」的香港難民,歷盡千辛萬苦從珠江口來到廣州,不承想「才脫虎穴,又進狼窩」,他們被日軍攔截並送入南石頭的難民收容所——侵華日軍在華南負責研製細菌戰、番號為「波第8604部隊」的試驗場,淪為「活人試驗品」。
日本學者松野誠也繼捐贈侵華日軍在香港開展「偽鈔戰」有關檔案史料之後,7日再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波第8604部隊」名冊的彩色掃描件。這是該部隊名冊首次在中國國內整冊出現,與華南地區留存的日軍細菌戰歷史遺址、遺蹟形成了有力呼應,以日方檔案文件的形式印證了此前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老兵證詞和倖存受害者口述史料的真實性。有研究華南抗戰史的專家認為,名冊將為深入研究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歷史真相提供不可或缺的線索,也有專家指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的受害者「甚至可能比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還要多」。 ●文/圖: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多次發動細菌戰,對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傷害。除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日軍還組建了設在廣州的「波第8604部隊」及設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多支細菌戰部隊,名為「防疫給水部」,表面上從事防疫和向士兵提供淨水的工作,實際上卻幹着細菌戰和人體活體實驗的罪惡勾當。細菌戰部隊屬於日軍秘密部隊,且日軍在戰敗時將大量資料銷毀,因此有關「防疫給水部」的原始史料尤為稀少。
「波第8604部隊」拿活人做病毒實驗
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在華南地區拿活人做細菌、病毒實驗,屠殺大量粵港難民,罪行纍纍、罄竹難書。有學者研究報告統計推算出,死於「波第8604部隊」細菌實驗的粵港難民就有約4,000人,受害於日軍細菌戰的華南百姓更是不計其數。在今天的廣州市海珠區南石頭相關日軍細菌戰歷史遺址上,仍然竪立着30年前由民間人士設立的「粵港難民之墓」,默默訴說着這段慘痛歷史。
據廣東省檔案館介紹,今天接受捐贈的這本名冊是從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複製出來的彩色高清掃描件,它是日軍編撰的原始文件。歷時一個半月,松野誠也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不違反各方相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成功複製了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名冊,並將其捐贈給廣東省檔案館。
名冊記錄860名成員資料
這份名為《南支那防疫給水部波第八六零四部隊留守名簿》的日文檔案編纂於1945年(日本昭和20年)2月1日,屬於日本侵略軍「波第8604部隊」寄回東京留存備查的該部隊人員名冊檔案文件,用於日本陸軍省對該部隊進行集約化管理。二戰後,該檔案曾被日本秘藏多年,直至2019年其存在才被世人知曉。日本迫於各方壓力,終於在2025年5月14日公布該檔案,提供預約申請到場查閱。
《留守名簿》主要記錄了編纂時仍在籍的860名成員的姓名、出生日期、役種、兵種、職務、前屬部隊番號及編入日期、編入該部隊日期、入伍年份、任現職年份、戶籍地、家庭住址、留守家人姓名等信息。
超20萬人經水路歸鄉「人間蒸發」
華南理工大學退休教授、廣東省參事室退休參事譚元亨是研究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的資深專家。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當年日軍施行「歸鄉政策」,第一批由水路歸鄉到廣州的船隻逾100航次,人數至少在20萬以上,「但基本人間蒸發了!」根據他和學生的調研結果,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的受害者「甚至可能比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還要多,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對於此次名冊捐贈,已經70多歲的譚元亨很是激動,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收穫」,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波第8604部隊」之謎徹底解開。
擬與港大學專家聯繫交流史料
華南師範大學學者、華南抗戰歷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佩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名冊是最權威的檔案、最全的人員名單、最詳細的人員信息檔案、最核心的檔案,將為深入研究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歷史真相提供不可或缺的線索。「實際上『波第8604部隊』在香港也有分部,研究侵華日軍在華南的細菌戰,離不開香港這個地方,因此未來將與香港的大學專家進行聯繫交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