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多年來粵港社會各界不斷發出呼籲,在廣州海珠區重修「粵港難民紀念碑」,同時修建一座紀念館,舉辦專題展覽,展示粵港兩地人民共同的抗戰記憶。「至今未有實際進展。」從全國政協委員到全國人大代表,已經為此事奔走多年的凌友詩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儘管有1995年原「波第8604部隊」班長丸山茂親自來華懺悔、8604老兵井上睦雄在《朝日新聞》電視台的專輯節目親證活體實驗罪行、日本反戰團體會員糟川良谷調查數本日本戰時記錄證實細菌戰等實證,但對於抗戰時期廣州南石頭粵港難民遺址的調查、研究、認定工作,至今未能確定。
早在2017年3月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龍子明等23位全國政協委員就聯名提出了《關於建立廣州南石頭侵華日軍細菌武器大屠殺紀念館的提案》(第3866號)。2019年,凌友詩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相關內容提案。
而在2018年廣州市兩會上,廣州市政協兩個專委會也聯合遞交了相關提案,建議可以先建設抗戰時期廣州南石頭粵港難民遺址紀念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出《關於重啟廣州南石頭難民營日軍細菌戰試驗遺址認定工作的建議》,」凌友詩說,「隨着時間流逝,當年來華懺悔的日本士兵和協助掩埋屍體的挑夫也都年事已高、相繼去世,人證、物證很可能隨之消失,如今重啟遺址認定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