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屆特區政府積極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多項「搶人才」與留人才措施,成效亦非常顯著。截至今年2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45萬宗申請,當中逾29萬獲批,約19.6萬名人才已抵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形容,現屆特區政府在「搶人才」的思想、政策及方法上都作出重大突破,展現了施政新格並取得理想成績,他亦感到十分自豪。展望未來,他指工作重點會轉為更注重留人才,會在細節及資源配置上持續優化。
現屆政府推出多項引進人才政策,已先後有前NBA球星馬貝利(Stephon Marbury);現役桌球國際著名球員奧蘇利雲(Ronnie O'Sullivan)、羅拔臣(Neil Robertson)及卓林普(Judd Trump)等國際體壇巨星成為香港市民。孫玉菡認為這足以顯示政策成功,不僅引進了頂尖人才及香港發展八大中心所需的各類人才,亦與本地人才結合為香港經濟貢獻力量。
人才抵港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孫玉菡指要按類分析,「例如與就業掛鈎的計劃,他們來港後沒有求職問題,但『高才通』等只與能力及學歷掛鈎的計劃,他們的需求便不同,尤其是年輕群體來港後更關注於找工作;而已組建家庭的人才,就更關心子女教育及如何更好地融入香港社會,例如學習廣東話。」
他指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人才辦公室雖然只有三十幾名職員,但有一站式辦公室,搭建了覆蓋教育、住房、就業、社會融入等領域的龐大網絡,盡力為外來人才提供所需協助。
持續吸才 更注重留才
他指出,特區政府會持續吸納境外人才,但重點已逐漸轉為更注重留住人才,「要想辦法進一步加大力度,希望再發力把香港打造成吸引尖端、高端人才的地方。」至於要如何留人才,他指特區政府持續為年輕未就業的高才與優才提供就業支援,透過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促進人才與本地僱主配對。子女教育方面,則通過講座等形式提供更多香港教育制度的相關資訊。他指會根據實際情況微調政策,例如去年11月起已將「高才通」計劃的A類人才的首個簽證由2年延長至3年,讓他們有更充足時間安頓家庭、為子女選校以提高其留港意慾,「大政策方向已定,未來會在細節及資源配置等方面持續優化。」
另外,「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已於上月30日起新增渠道,容許外來人士申請來港投身8項人力極短缺的技術工種,3年內共有一萬個配額。孫玉菡強調,技術專才對香港至關重要,但香港現有技術員面臨老化,預期未來的人力缺口十分明顯,因此必須想辦法填補,而新推出的計劃精準聚焦8類工種。
他表示,會密切監察整個運作過程,亦會評估他們來港後能否幫助行業發展及帶動提升本地技工水平,再視乎效果決定後續安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