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上回一時忘記了提福建省的命名,乃是福州府和建寧府各取頭一字合成。明清的建寧府即今天的南平市,市內的建陽區和建甌市都有個「建」字。前者在清代是建陽縣,後者則由清代建安和甌寧兩縣合併而成。建寧府的寧,留指原甌寧縣的寧,俱往矣!

有內地網友是金庸小說迷,問我對於金庸晚年修訂的「世紀新修版」仍未改正的錯處,有沒有留下匯總。答曰:「新三版沒有看完。」這位朋友要精讀金庸小說,比較前後三版的修改和任何失誤。妙極,生力軍來了!

挑金庸小說的錯,除了細心讀書找「穿崩」處之外,很靠個人的學力和習氣。假如你在某個知識小範疇剛好強過金庸,那麼有錯就一眼看得出。比如說潘老頭是研究「清代陞官圖」的權威(這個真的夠膽直認不諱),明清官制上的錯較易找。例如《鹿鼎記》寫韋小寶用計害死殺師仇人、崑崙派高手「一劍無血」馮錫範,來了個「順天府知府」查案,潘國森就提醒過金庸,順天府是「京府」,長官是「府尹」。清代順天府和奉天府都只有府尹而沒有知府。金庸可能忘記了,現在新三版仍然錯了這個官名。類似的錯,說重不重、說輕不輕,我們「專家」才可以一眼看得出。

安徽在清初建省,所以《倚天屠龍記》寫張翠山由武當山趕赴江南,就不可能有所謂進入安徽省境了。再有《笑傲江湖》以明代為背景,衡山派劉正風金盆洗手,亦不會有什麼「湖南巡撫」!明代有「湖廣布政使司」,到了清代才分出湖北湖南兩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清代管湖北湖南兩省的總督竟然叫「湖廣總督」而不是「兩湖總督」,那是到了清代仍保留明代舊稱的痕跡。

再有《笑傲江湖》寫令狐沖搶了吳天德的上任公函,老吳原本由河北的「游擊」調升到福建去當「參將」,這又錯在哪裏?金庸是拿了清代綠營的官制套用到明代。清代游擊是從三品,參將是正三品。一省綠營武官依次是從一品的提督(全名提督軍務總兵官)、正二品的總兵(全名鎮守總兵官)、從二品的副將,然後才是第四級的參將。明代則是總兵、副總兵、參將、游擊將軍等等,都是無品級的差事,與清制不同。因為明代少了一級,參將的地位就高了很多。

如這樣的挑金庸的錯、抓金庸的小辮子,可說是你懂的就懂,你不會的多看十遍八遍也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