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文憑試(DSE)下周三(16日)放榜,考生可根據成績更改大學聯招(JUPAS)選科;要在芸芸學科中挑選心儀科目,相信不少考生或會感到迷茫。筆者成立的RightPick Techonology正是利用大數據及演算法,建立全港首套人工智能(AI)選科系統,按照學生的個人特質和取向、院校特色、JUPAS學科屬性等因素,於15至30分鐘為考生分析及配對最合適的20個學科選項,至今已有逾80間中學、過萬名學生使用。
研發這套「揀科神器」的初衷,其實與筆者經歷息息相關。筆者在學時成績不俗,當時普遍人都認為「商科較為吃香」,就心生「必選商科」的念頭。在大學時期,筆者卻開始發現個人性格與學科的工作屬性不太契合,驚覺自己可能「揀錯科」。然而,筆者畢業至今工作十多年,發現莘莘學子仍然在為選科問題困擾。
自2020年與團隊成立的RightPick,發現不少學生將95%的精力用於學習,無多餘心神思考如何選科,而當中的三大「通病」分別為:不了解個人專長、不了解學科屬性,以及過於受社會氣氛影響。
公司的「JUPAS選科策略:大學選科出路人工智能系統」具備90萬項數據,不但有來自11間本地大學、超過360個學科的收生分數、課程及就業去向等資料,同時有逾5,000份學生問卷調查,以獲取大學生的真實體驗、教師和人力資源顧問的專業意見。
系統分為三階段運作,首先讓學生填寫預計或真實的DSE成績,再以問卷揀選興趣、大學生活憧憬、職業規劃藍圖等資料。隨後,系統會經測試分析其性格特質,並結合成績、行業前景等數據,提供最合適的選項。
揀錯科浪費時間潛力
事實上,不同學科有着截然不同的學習模式與能力要求:有些科目偏向背誦與記憶力、有些重視個人表達與簡報技巧、有些聚焦於對死物或數據的邏輯分析。如果學生報讀了一個與自己性格與長處極度不符的學科,不但在大學四年間倍感挫折,更有可能在畢業後找不到與之匹配的職涯方向,導致時間與潛力的雙重浪費。
我們更研發出一套「JUPAS六型人格」,採用六種原創且獨特的選科維度,分析用戶的性格特質、興趣追求和知識能力等數據。六型人格分為「接駁廣泛職業型」「職業薪酬掛帥型」「大學輕鬆度過型」「興趣/目標大過天型」「注重大學品牌型」及「成為專業人士型」,有助用家更了解系統為其選出20個學科選項的依據。
另外,為協助學生在畢業後投身職場,RightPick亦建立了一套「職業導向評估」,分為工作範疇分析及「18型人格職業分析」,以用家的工作範疇取態及優勢為重心,並按照不同工種的屬性,為用家分析相關工種組別,以至預判最適合他們的第一至二十順位職業。
由有感「揀錯科」到以科技破局,輾轉成立初創;整個過程,就如同將科研落地轉化至商品化一樣,經歷着不同的「trial and error」。我們幸而於2021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的HK Tech 300計劃,獲資金支持的同時提供讓我們與商界、業界和投資者交流的平台,以至前往內地募投的機會。RightPick也入選了香港科技園Ideation計劃及數碼港培育計劃,並於2023年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團隊至今未曾停步,今年3月推出「選科懶人包」,以本地大學實境影片為基礎,製作「虛擬校園」,讓學生足不出戶也可提早體驗校園及附近環境,例如宿舍、大學飯堂,甚至周邊的歷史建築等,並提供大學的課外活動等參考資料。RightPick也推出了少數族裔實習匹配服務,下一步更希望將系統推廣至內地,進軍內地高校市場。
●黃首茗 RightPick Technology創辦人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