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聯儲局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紀要,若聯儲局口風「偏鴿」,有望帶動港股向上試衝今年高位。 資料圖片

關稅「大限」本周屆滿 全面達成協議難度高

美股上周五假期休市,港股場外表現乏方向,但全球投資者都聚焦美國「對等關稅」暫停期結束一事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設定與各國達成關稅協議的「大限」,將在7月9日屆滿。特朗普又聲稱,已簽署致12國的關稅函,並將於今日發出,至於各國的回覆如何,市場未有頭緒。有專家則建議,投資者應先持盈保泰,選擇偏高息的「中特股」會較穩陣。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涂國彬表示,貿易談判期限將至,美國要與每一個實力不同的經濟體達成協議,難度相當大,恐怕未必能完全滿足特朗普所需。但他認為,無論關稅的協議結果如何,全球逆全球化及產業鏈碎片化的情況,不會很快停下來,可見將來一段長時間,各國只會走向自給自足的路線,這樣對依賴外地市場的產業便會構成很大打擊。

多隻重磅股配股 影響市場氣氛

他直言,從另一角度看,貿易保護主義的存在,並非全是壞事,往日曾對港商進行成衣配額,結果迫使由本港出口的成衣質素提升。同樣地,芯片受限制下,也迫使內地芯片及人工智能產業的研發,以致後來產生了DeepSeek的革新,顯然有部分板塊依然能夠獲益。不過同時,經濟體互相交流減少了,不利整體一起有更大進步,也會影響企業的生存能力,他指出,特別有賴於規模經濟的企業將最受影響。

短期來說,他認為5月、6月雖避過了「五窮六絕」的調整,但港股7月開局已見困頓,既然「五不窮、六不絕」,那7月大市便無從「翻身」,反而是調整的一個窗口。事實上,港股在抽升至逾24,000點相對高位後,已見多隻重磅股「抽水」及股東售股套現,他相信這將更影響市場氣氛。

倘聯儲局講話「偏鴿」利後市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同樣指出,上半年港股普遍上升,大部分板塊都表現不俗,連新股市場亦見復甦,但自從港股在7月升至24,300點後,後勁便沒有那麼強,部分重磅科技股走勢疲軟,恒指更呈高開低走。故此,港股今年雖能擺脫「五窮、六絕」的魔咒,但踏入7月仍要留意外圍突如其來的變數,尤其是「對等關稅」暫緩90日的期限即將結束,特朗普聲稱不會延長談判期限,至於與中國簽署的貿易相關協議,大量細節尚待確認,即仍存在諸多變數。

後市方面,他指出美國就業數據相當關鍵,這將會影響市場對聯儲局的減息預期,而本周聯儲局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亦有聯儲局官員發表講話,若聯儲局口風「偏鴿」,有望帶動港股向上試衝今年高位24,874點。但如果方向未明,他建議投資者應先持盈保泰,選擇偏高息的「中特股」會較穩陣。

資金流向方面,摩根士丹利的數據指出,環球長倉基金於6月份淨買入12億美元(折合約93.6億港元)的中資股,結束之前兩個月的淨沽出走勢。但大摩指出,環球長倉基金雖然轉為淨買入中資股,但主要買家仍為被動型基金,主動型基金則維持對中資股的淨賣出。第二季的數據發現,主動型基金增持最多的中資股板塊,分別是媒體與娛樂股、保險股等,個股則以阿里巴巴(9988)及攜程(9961)獲得的加倉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