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征
上海的夜晚來得很快,這並不是說人們都已經睡了,而是10點之後,街上就甚少有人。飯店也是,往往剛過9點,就開始變得冷清。如果想要看人,最好的地方是酒吧。昨天李碩君和劉昱航君來上海看我,我們吃完飯還不盡興,就找到一間酒吧繼續坐。
上次3個人見面還是一年前,那時李碩準備去北卡羅萊納州。這次再見,他已經回國休假了,整個人都成熟了許多。我們就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些美國南部的風土人情,還有那些一百多年前就造好的房子。昱航8月份也要去美國,他整個人還在一種興奮當中。然後,聊着聊着,就說起一種飲酒方式,就是City Drink。
這詞是從City Walk延伸來的,是指在一條酒吧街,從第一家喝起,但並不是一個晚上都在這家店,而是會走出去。也許是第二家,也許是第三家,或者隔好幾家,看到有意思的酒吧就想要去喝一杯。
適合做City Drink的街道也不是我們印象當中類似於景區的酒吧一條街,這些傳統的酒吧裏面都會盡量吸引客人呆着,因而,他們往往會請一些駐唱,空間也大。這個適合邊走邊喝的街道,多數酒吧都很小,有些甚至放不下幾張桌子。然而它們無一例外都很別出心裁,你一眼望過去,能看到有吧枱的傳統酒吧,但也有些小到需要把酒裝在長長的一個容器,貼在酒吧的外牆,給客人斟酒就那樣擰開水龍頭,客人因而連店都不必進了。有一些店甚至一店幾用,它一整個白天或許都是正經的咖啡吧,結果到了6點就開始貼上一張紙︰「6點以後是酒吧。」就那麼簡陋的一張紙,被整間店通紅的光線烘托得比酒吧還酒吧了。原來,酒吧就是供應酒水和霓虹燈兩樣東西。有了這兩樣東西,似乎就很合格地轉了型。
然後就是雞尾酒,這條街上創造出來的新名堂非常之多。為了呼應愛情關係,會給一款雞尾酒取名「戀愛腦」,就像黃浦區的長樂路上的一間酒吧所做的。這條街還會製一個小冊子叫做「上海酒鬼地圖」。一路走去,你會看到站在路邊聊天,手拿高腳杯的酒客。其中一人手上還拎着透明的紅酒冰袋,裏面放着一瓶香檳與冰塊。然後,也有人邊喝邊擼貓擼狗,有些人會在這條街上遛他們的寵物,而他們是走不過去的。
整個街道因此充滿了一種很放鬆的氛圍。我想之所以如此,很大的原因在於這些店為了減少成本,就只有一間很小的門面。
然後,他們依照自己的理想,將這個小小的店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讓我想起巴黎的Le Marais區,那條街上全都是各種設計師的小店,沒有一家與別家相同。因為作品都是設計款,就無法批量生產,因而很貴。但你走去,看到的是一種只有原創才有的那種新鮮的感覺,那是才華與創造的光芒在閃爍。
City Drink就有一種類似的感覺,它希望把自己保持在一個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可控的狀態,這樣,他因為無甚壓力,就很放鬆。而因為放鬆,就可以去創造,也可以去欣賞別人的創造,所以這些店家和這些酒客,都受到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驅動,並且,這種自我實現是基於自我了解和認可,當中沒有一絲勉強的氣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