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歲的鄧宇軒自3歲便踏入道場,在青年組屢獲殊榮,曾榮登過空手道個人形U21世界第一,今年在全國錦標賽贏得升上成年組後的首面金牌,達到生涯其中一個重要里程碑。常言道空手道是一場修行,當鄧宇軒被問及習技多年如何看待「形」的修煉,這樣的問題或許過於哲學,讓他一時語塞。惟談到理想中的「形」時,他說:「套拳永遠都不會打得完美,沒有一刻是你可以做得最好,你只有更好。」答案,早已烙在心中。
●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在場上以狠準、速度和眼神中的煞氣凜然征服裁判,場下的鄧宇軒毫無架子,談到被視為「新星」時更對稱號耍手擰頭:「都唔係好出名啫。」當拍照需要擺出姿勢時,他又隨即化身空手道巨人,表情肉緊又兇狠,打出的拳,招招帶勁。
鄧宇軒彷彿自出生便注定與空手道結緣,父親鄧頌基是港隊前教練,他3歲開始便跟隨哥哥邊玩邊學空手道。他回憶小時候不太了解空手道,「純粹喜歡一大班人玩,踢『雞髀』(靶)、跟哥哥一起打拳。」隨着年齡漸長,他發現原來空手道蘊藏着很多不同的技術,「一直擴闊眼界,就愈來愈喜歡。」
小學四年班,他正式踏上了修行之路。
從腳到拳 力與美的極致演繹
那年鄧宇軒赴日本集訓,真正喜歡上空手道「形」。他小時候曾兼練形(套拳)和組手(搏擊),也在組手上取得不俗成績,曾在全國賽少年組贏得金牌。選擇投入「形」,他笑指除了不喜歡減磅,更因為被日本人對空手道追求完美的精神所打動。「原來空手道可以這樣練的,可以這樣追求極致,那時看到很多日本頂尖選手,令我很想像他們一樣厲害。」這份嚮往讓他沉迷於空手道技術的鑽研,15歲便決定當上全職運動員。
跌過又哭過 父親一語點醒
有港隊教練級數的父親在身邊,是否自小贏在起跑線?不,飛躍半空、翻騰落地、跪地躍起……每個動作背後都需付出大量時間和努力練習;看起來時而柔軟、時而狠勁的姿態,都是力的表現,亦是汗水和努力的結晶。「例如最Signature(具代表性)的空手道動作就是直拳,一個直拳其實可以練一千次,每日一萬次也不為過。又例如手刀,顧名思義是用手去打,但其實我們是由腳開始發力,然後到腰,腰部會像圈一樣扭一圈,然後再像鞭子打出來。」他續道:「『形』對我來說,是較仔細一些,每一個微細的動作都有嚴格要求,讓我覺得很有挑戰性,想不斷挑戰自己。」「形」的世界,在只有固定打法的套拳中,唯有日復一日地在道場反覆練習同一個動作,才能進步,打出自我之道。
儘管自小獲獎無數,鄧宇軒也曾陷入過低潮,更曾衝動欲放棄運動員生涯。兩年前在杭州亞運會僅得第5名,自覺有力奪牌的他非常失落,負面情緒一直困擾着他。回到家中,他更不禁在家人面前痛哭起來。「哭了很久,我說不想打空手道了。練得那麼辛苦、在日本集訓了8個月還是輸,我還打來做什麼?」他回憶當時情緒崩潰,幸得一直同行的父親開解,讓他找回初心,「要我思考比賽的目標是為了獎牌,還是因為喜歡空手道而繼續堅持。最終我想通了,不應只在乎輸贏,而是要享受打空手道中所帶來的快樂。」
調整心態後,他重新學會享受過程和比賽,表現亦隨之提升。同年,他在世界搏擊運動會贏得金牌,繼2021年亞洲青少年空手道錦標賽奪金後,再達成生涯中另一個重要里程碑。今年初,他再下一城,於空手道全國錦標賽中連奪男子個人形及隊際形兩金,贏得首個成年組錦標。
堅持只為永無止境的完美
即使在頒獎台上掛滿金牌,他仍認為自己的套拳從未達至完美,「我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想達成什麼,就繼續推動着自己不要放棄,繼續練習。永遠不會有最好的, 因為套拳永遠都不會打得完美,你只有更好,這就是形的其中一個魅力所在。」所謂修煉,是無止境地追求完美,同時花時間認清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今屆全運會個人形未被納入比賽項目,鄧宇軒只能出戰隊際形爭取獎牌,「我們有信心可以贏得金牌,但最重要是表現出練習時的最佳水平,以及做足所有技術要求。如果表現好,我相信成績自然會證明一切。」
訪問中,被問及可有堅定的信念時,他回答道:「保持初心吧。」他直言多年來總有過掙扎,「我有時會很不喜歡空手道,很不想練,也會有負面情緒,但我不斷提醒自己,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它,初心就是我喜歡空手道,這就足夠令我繼續打下去。」
修煉之道,就是一天一天腳踏實地的累積,煉成技術、經驗與心態均達巔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