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參加展會講座。香港文匯報記者李千尋 攝

孫玉菡:沙田觀塘兩周內先行 社福界表歡迎:助及早介入高風險群體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加強支援照顧者。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透露,將於未來一兩星期推出試點計劃,為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的人士,以及居住在沙田、觀塘屋邨的長者戶提供暫託服務等支援,如果順利,會在全港開展計劃。多個社福團體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對於高風險的照顧者家庭,政府應在特殊情況下主動介入,確保個案有人跟進。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孫玉菡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試點計劃將重點支援約1萬名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人士,有關家庭屬高風險群體,局方將與醫管局合作,若發現照顧者入院,系統會即時通知相關社福機構跟進,為受照顧的家庭成員提供暫託服務或送餐等支援。

關愛隊上門了解公屋長者需要

對公屋「單老」及「雙老」住戶,房署將提供住戶名冊,與社福機構會員資料比對,聯同關愛隊上門了解長者需要,例如安裝平安鐘或勸喻登記成為長者中心會員,以便後續聯繫及轉介服務。試點計劃會先在沙田及觀塘同步推出,如果順利,會推廣至全港。

孫玉菡表示,全港80萬公屋戶中有20萬長者戶,相信主動接觸可惠及眾多長者,「這些關愛隊可以做第一步,即是拍門和他們建立關係。如果發覺他的狀況都頗差,第一件事可以做就是幫他安裝平安鐘。另一個就是哄他、勸他,和他說其實附近都有很多社福中心,你去參加、做個登記,一旦成為中心會員,有了他的資料,有什麼事可以聯絡他。如果你發覺他其實是有實質需要,要送飯、接受服務的話,就轉介。」

他強調,計劃已與私隱專員充分討論,妥善解決私隱問題,確保資料使用合規,局方與其他政府部門互通的只有個人資料,並不涉及任何病歷。

社協冀政府善用名冊 確保及時跟進個案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歡迎特區政府主動介入高風險的照顧者家庭,希望政府善用房署及社福機構的名冊資料,有效識別有需要的長者及照顧者,確保個案得到及時跟進。「不少長者因缺乏資訊或行動不便,未能主動尋求協助,如果是雙老家庭,以老護老,一方入院後,另一個人很可能需要照顧支援。」

香港肌健協會會長呂文林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試點計劃對於嚴重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可提供實質幫助,並肯定政府近年增加對照顧者的支援。惟他提到,現行關愛基金的特別護理津貼以及照顧者津貼金額偏低,每月僅3,000至5,000元,未能有效減輕照顧者壓力,而部分項目申請門檻過高,例如要求申請者為在職人士,未有涵蓋非在職的嚴重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希望政府檢視津貼金額及資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