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的來襲,令人措手不及,但亦有少年人抗拒悲情,手術後身上的纍纍傷疤,正是走過荊棘之路的光榮印記。獲獎學生之一的陶家莉,一出生就被確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脊髓栓系症,「醫生曾說如果不做手術,我將無法行走。」1歲8個月時,她已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手術,自此經常進出醫院,其中一次住院四個月,康復期漫長又沉悶。長期與痛感對抗,她後來又確診中度抑鬱症,但看到內地復康學校的學弟學妹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令她深有觸動,決心要從沮喪的泥沼中自救。
家莉的病歷檔案很厚重,小學三年級時,入院接受手術,住院足足四個月,但醫生警告,手術對神經的損傷不可逆,建議停止手術。過去兩年,她又經過了兩次大手術,醫生對其腰部和腳部的問題進行矯正,又住院近一個月,康復時間長達數個月,本月底她還要面對另一場針對腳部肌腱重調與鋼釘固定的手術。
由於治病很花時間,故18歲的家莉現在仍是中三學生。面對大大小小的手術,她坦言已不再恐懼,「不過,疼痛對我的生活影響很大,尤其是睡眠。止痛藥只能短時間緩解痛楚,長期服用也對身體有害。」現在的她,雖然能夠走路,但大小便失禁的問題仍然困擾着她。
儘管如此,家莉現在已建立起樂觀的心態,「每日的情況都會有變,我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她希望將來有機會去旅行,也會多閱讀,去拓闊視野,能有滋有味地過生活。
侏儒女孩不認命 飽歷手術克病魔
另一名女生鄧梓筠患有侏儒症,其手臂、大腿和小腿均要接受拉長治療,其中增高手術要敲斷骨骼,讓其癒合,過程痛楚難當。其中左右大腿骨的生長速度不一,導致另一側有O形腿,還需進行矯正手術。手術後的劇痛,讓她無法入睡,要服用多種止痛藥。然而,真正的難關尚在後頭。
「最大的考驗是重新學習站立和走路。腳剛踩地時,傷口滲血,痛得哭了出來。」她不肯放棄,「痛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由於生病,要休學一年,雙手無力令她寫字速度緩慢,要靠同學的幫助,成績也難免滑落。她就提醒自己不再糾結於字體的美觀,專注提高效率,改善心理質素。如今,她已不再依靠輪椅,更成為朋輩輔導員、風紀學會會長和社團委員。未來她希望成為教師,以血與淚的經歷啟發學生。
腦腫瘤復發 奮力讀書讓家人放心
今年16歲的蔡詩一,生命轉折點發生在小六。某日她突然暈倒,才發現有腦腫瘤。手術後以為順利康復,但去年檢查時發現腫瘤復發而且壓迫神經線,可能影響語言和運動能力。醫生建議採用保守的標靶藥物治療,但費用每月高達數萬元,就算已獲部分基金資助,但經濟壓力仍然沉重。她唯有在學業上努力,希望讓家人放心,結果從班級十幾名進步到前三名。
「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在逆境中堅持,努力總會帶來希望。」她的志願是成為護士,「讓病人也感受到希望和溫暖,因為身邊一定有很多人愛着他們、支持着他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