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福建中學(小西灣)的林雅文,昨日也獲得計劃的表揚。她來自基層家庭,兩年前父親癌症離世後,家庭更陷入了困境:母親長期在悲痛中無法自拔,青春期的妹妹也因無法接受現實而叛逆不已。
面對着經濟壓力、家人情緒的困擾、學業上的挑戰,現年只有16歲的雅文選擇改變以往被動的心態,積極面對逆境,分擔照顧家庭的重任。
雅文努力平衡學業與家庭責任,並積極參與學校的領袖生團隊和社會服務活動,從中尋找到支持與力量。「身邊的老師和朋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明白,困難並不可怕。只要有支持,就能重新站起來。」
這次獲得的獎學金,對雅文而言意義深遠。她計劃將一部分用於幫補家用,剩下的部分則投入到她熱愛的社會服務活動中。「我希望這筆獎金不僅能幫助我的家庭,也能讓更多人感受到愛與關懷。」她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溫暖。
寄人籬下消極過活 因一句話醒悟
來自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的中四生馬文傑,早已經歷過人生的巨大變故。童年時期,父親因心臟病離世,母親因吸毒和有案底而無法撫養他與妹妹。自此,他們被送往寄養家庭,那年他才5歲。性格頑皮的他,在四五個寄養家庭中輾轉居住,要不斷適應陌生的環境,經常會感到彷徨無助,性格亦缺乏自信,由於缺乏父母關愛及指導,他不太懂得待人接物的技巧;有時自身出現負面情緒,也只會以暴力方式發洩。
他坦言,以往會拿自身的不幸為藉口,消極過活。然而,兒童之家的一位阿姨的一句話改變了他:「你除了對自己負責,你也要照顧好妹妹。」這讓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我意識到不能辜負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更不能辜負妹妹。」自此,他努力學習,積極參與寄宿內的輔導工作,幫助比他年幼的孩子,「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過去的自己。我希望用自己的經歷,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昔日「被教育的人」,現在開始教育他人。
馬文傑更開始對未來有所期待,計劃利用今次的獎學金報讀補習班和排球課程,「排球是我的夢想,有了這筆獎學金,我終於可以報讀相關課程,甚至考取證書,將來用這項技能回饋社會。」
未來,他希望能考取大學商科學位,努力賺錢照顧妹妹,並成為義工幫助其他逆境中成長的孩子,「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璀璨。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會有希望。」馬文傑表示,很感激學校提供的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成長機會,也慶幸遇見了許多幫助他的人。
在成長的路上,林雅文和馬文傑自身也很匱乏,但難得的是他們願意向他人伸出援手,關愛弱小,為家人、為自己、也為社會點燃了希望的燈。他們的故事,也見證了香港少年的堅強與溫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