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歐建交50周年關鍵節點,中國外長王毅對歐洲展開為期一周的訪問,是各界關注焦點。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革,中歐作為世界兩大重要力量,圍繞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貿易摩擦、烏克蘭危機、氣候變化和稀土出口等重點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並為後續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做重要政治準備。王毅此訪歐洲,以「穩定之錨」為基石,以「戰略自主」為突破口,以「務實合作」為紐帶,為中歐關係下一步點出關鍵詞。

中歐攜手 穩定之錨

王毅外長此次訪歐過程中,「穩定」作為一個關鍵詞,在中歐雙方會談中反覆提及。美國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烏克蘭危機持續升級、全球地緣衝突頻發背景下,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被賦予「動盪世界中的穩定性力量」的定位。「中歐堅持對話合作,陣營對立就難以形成;中歐選擇開放共贏,經濟全球化潮流就不會逆轉;中歐攜手踐行多邊主義,世界就亂不到哪兒去。」王毅的表態擲地有聲,凸顯出中歐在維護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和國際規則中的共同責任。

戰略自主 多極格局

訪歐期間,王毅多次強調中國支持歐洲戰略自主,支持歐洲成為多極格局中的重要一極,「無論歐洲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中國的政策從未改變。」中國對歐洲的支持從來不是空泛承諾。面對歐洲對稀土供應鏈的關切,王毅明確表示,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

戰略對話 務實合作

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規定並履行必要程序,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將得到保障。中方主管部門還為歐洲企業設立了「快速通道」,有人故意在中歐之間炒作此事是別有用心。

儘管中歐在電動汽車關稅、醫療器械採購等領域仍存在摩擦,但王毅此行通過機制化對話繼續推動中歐務實合作。在德國,王毅與瓦德富爾共同主持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在法國,他與法國外長巴羅共同主持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延續文明互鑒的傳統。「中方願同歐方一道,堅持夥伴定位,深化經貿合作,加大相互開放,協商妥處分歧,實現互利共贏。」王毅強調,中方願同歐方加強溝通協調,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內涵、開闢新前景。

歐盟中國商會發表的評論認為,此行還可以被視為年內中歐領導人峰會的「前哨站」和暖場外交。通過一系列高密度會晤,雙方在會前進行了深入溝通,為峰會奠定政治基礎和制度保障。儘管在經貿與安全領域仍可見諸多不確定性,雙方均表達了充分的意願,借助此次峰會契機,尋求共識、推動務實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