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兵曾奇才生前接受楊正濃採訪。
●傅德澤在翻看老照片。 視頻截圖
●姜思章憶述年輕時身穿「想家」字樣的上衣,請願開放返鄉探親。 視頻截圖
●金英(左三)生前與家人一起辦生日宴,左一為金英兒子金士傑。
●潘松帶(右)生前圓了回家祭祖的心願。 視頻截圖
●《日暮·歸鄉》今年在大陸上映。圖為楊正濃與觀影的在粵台胞合影。 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高秉涵自1991年起先後義務護送超過150位台灣老兵的骨灰回大陸故土安葬。圖為香港文匯報2012年專訪高秉涵的版面。

紀錄片《日暮·歸鄉》導演楊正濃:在台人數約五百 他們值得被看到

「我的娘領人馬來到北番。我有心回宋營見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遠隔天邊……」2015年,在台灣一家養老院的公益活動中,以志願者身份參與的楊正濃,用字正腔圓的唱腔為長者獻上京劇《四郎探母》選段。該劇曾因「動搖軍心」而在台灣遭禁,唱詞講到楊四郎冒險騙得金鈚令箭出關,只為到宋營探望分離十餘載的慈母,喚起了現場外省老兵們「有家歸不得」的半生鄉愁。他們情不自禁地與這位在台北藝術大學讀碩士的大陸學生,講起自己與大陸親人分離和重聚的經歷。楊正濃這才意識到,眼前這群鄉音未改的老人,正是《巨流河》、《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那些被「抓壯丁」的少年。「從沒想到一段鮮活的歷史會以這種方式展現在自己面前,那一刻我就產生了要拍一部紀錄片的想法。」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帥誠 廣東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這是紀錄電影《日暮·歸鄉》的起始點。楊正濃用了十年時間,圓夢該片在陸上映。但是,鏡頭背後不無遺憾,未能了卻老人「落葉歸根」的心願,楊正濃希望為這群欲歸不得的老兵留下永久的影像紀念,向更多人講述這段曾被掩埋的時代記憶。

從養老院離開後,楊正濃便着手開始進行田野調查。2015年到2017年兩年多裏,在養老院長者們的穿針引線下,他先後拜訪了全台50多位老兵,從中篩選出傅德澤、高秉涵、金英、姜思章、潘松帶、曾奇才這六位老人的故事。

田野調查兩年多 鎖定赴台六「爺爺」

「金爺爺是中央航校八期畢業的空軍,開過轟炸機,也是演員金士傑的父親;姜爺爺祖籍浙江舟山,是『外省人返鄉促進會』的發起人之一;高爺爺自1991年起先後義務護送超過150位台灣老兵的骨灰回大陸故土安葬……」談及六位主角的過往,楊正濃每每都親切地以「爺爺」稱呼,彷彿他們都是自己在海峽彼岸的親人。

很快,「一個大陸學生要拍台灣老兵故事」的消息就在當地傳開,一些台灣媒體採訪了楊正濃。「當時身邊的台灣年輕人多抱着觀望態度看待這件事。」他坦言,因為自己來自湖南,不少人認為他會用先入為主的觀點去拍攝一部「宣傳片」。楊正濃並沒有因此氣餒。2017年,影片正式進入拍攝階段,他邀請身邊的台灣同學加入拍攝團隊,一同擔任攝影和剪輯。

烽火歲月少重提 兒孫輩重新了解

拍攝不是一路順利,並不是所有台灣老兵及其親屬都願意接受拍攝。為了打動他們,楊正濃給拍攝對象的每個家庭寫信,「在信中我講述了自己為什麼想要拍這樣一部電影,以及外省老兵群體對於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重要意義,他們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楊正濃用真誠換來了真誠,就這樣,拍攝團隊得以頻繁參加老兵們的家庭聚會和生日節慶,乃至全程跟拍他們返鄉探親。

在拍攝過程中,從老兵們口中娓娓道來的那些塵封多年的經歷,往往讓他們的兒孫輩都聽得目瞪口呆。「原來父親還吃過這些苦」「原來爺爺是這樣來到台灣的」,老兵們的兒孫也在一次次傾聽中重新認識了長輩的一生。

那些深度參與拍攝項目的台灣同學,態度也悄然發生變化。「好幾次在老兵口述的過程中,我一回頭發現攝影機後的同學淚流滿面,返程的車上他們對我說,突然想起自己的外公好像也有類似經歷。」

最年輕已近八旬 拍攝需間歇進行

紀錄片中的六位主角,經歷坎坷迥異,卻都有着同樣的歸鄉情切。「六位爺爺的故事是比較典型的,但並不能代表所有的老兵群體。」電影立項之初,楊正濃輾轉聯繫到台灣藝人劉若英的祖母,希望能夠在主角中加入一個女性視角,「但『奶茶姐』告訴我,祖母已經出現阿爾茲海默症的症狀,不再適合出鏡接受採訪。」

這樣的遺憾並非個例,當時台灣老兵群體中年紀最輕者也已年近八旬,「在我們拍攝訪談過程中,許多老兵因為年齡太大,無法長時間進行回憶和講述,我們只能抓住每一個碎片化的間歇進行記錄。」楊正濃猶記得,有好幾位老兵在接受過幾輪訪問後,就因身體健康原因徹底退出了拍攝。

片中的老兵與大陸的親人相聚時,或拖家帶口,或孑身一人,但終歸迎來了人生的大團圓。但在台灣的各個養老院裏,還散落着一群孤獨等待終老的邊緣人,「他們是老兵群體裏最不幸的一批人,從部隊退役後,因為外省人的身份受到社會排擠,又因為沒有文化只能從事底層工作,就這樣一直獨身到退休,拿着政府補助金在養老院終老。」楊正濃不禁嘆息,今後恐怕再沒有人會記得他們了。

2019年底,電影的製作接近尾聲,內部試映反響良好,那些曾經表示過質疑的台灣同學,看完影片後也大呼「想不到」。2020年初,影片在大陸獲得上映許可,卻遇上疫情影響,不得不一再壓後。

奔波十年終上映 受訪者辭世留憾

2022年,片中的主角之一、台灣「老戲骨」金士傑的父親金英老人107歲高齡辭世。「我還記得第一次去金爺爺家裏,他說他喜歡喝珍珠奶茶,我還不相信,他一打開冰箱裏面果然整齊地放着一排奶茶。」楊正濃一直記得,這位平日常常用樂觀感染大家的老人,在拍攝訪談時卻也難以抑制思鄉之情。「我現在只有一個願望,我想落葉歸根,回到大陸去。」楊正濃說,金爺爺的這句話,當時給自己極大的震撼。金英去世的消息傳來,楊正濃在社交媒體這樣寫道:「我們拍攝金爺爺時的畫面歷歷在目,慶幸我們『記錄』了您,卻未能了卻您『落葉歸根』的心願。」

疫後電影市場逐步復甦,今年母親節當天,影片終於在大陸院線與觀眾見面,而此時台灣老兵這一群體仍在世者僅剩約500人,落葉無法歸根的遺憾仍在延續。

影片的末尾,老兵高秉涵風塵僕僕,從台北飛抵南京,再轉乘高鐵至徐州,將戰友李存信的骨灰罈交到其女兒李秀雲手中,這位尋父30年的女兒,抱着父親的骨灰罈失聲痛哭。楊正濃在首映禮上亦曾幾度落淚,「只願這樣帶着一絲遺憾的團圓,不再在兩岸同胞身上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