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通知,部署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工作。圖為6月29日,快遞員給顧客打電話,準備派送快件。 新華社

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 防範治理電騙等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郭瀚林 北京報道)「700XXXXXXXXXXXX」!不久後,當市民在內地通過網上平台落單消費,看到類似這樣15位的號碼來電時,就意味着快遞小哥、外賣小哥或者網約車司機通過啟用號碼保護服務,正使用「隱私號」聯繫你。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通知,部署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工作。其中,規劃700號段作為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專用號段,這意味着內地對「隱私號」的管理更趨規範。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政策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同時,也將規範中間號業務、強化碼號資源管理、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和非應邀商業營銷信息。

隨着電商、物流、外賣、網約車等互聯網服務平台的普及,用戶的實名制手機號碼被廣泛應用在倉儲、物流、配送及售後等環節,存在較大的個人信息洩露風險。不少內地民眾表示有過這樣的經歷:剛在某個網購平台郵購商品,或者點了一份外賣,不久就接到各種推銷電話。截至目前,各大互聯網平台已普遍使用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為用戶分配臨時號碼(通常稱為「中間號」或「隱私號」)來代替真實號碼,與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服務人員通信。例如,在網約車服務中,司機和乘客可通過打車平台臨時分配的「中間號」進行通信,相互隱藏雙方的電話號碼;在外賣服務中,外賣平台同樣會臨時生成一個「中間號」,對商家和騎手隱藏消費者真實號碼。

明晰三方參與主體責任邊界和相關要求

不過,現實中用戶往往難以分辨來電是「中間號」還是真實號碼,讓號碼保護服務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相關業務目前涉及主體多,無統一標準,運營各方責任不夠清晰。更有部分「散亂差」企業為逃避監管,以保護隱私為由,利用此類號碼從事商業營銷甚至詐騙等違法活動,使隱私號變成了「隱患號」。工信部此次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明晰了應用平台提供方、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業務使用方等三方參與主體的責任邊界和相關要求,強化了合規經營、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加強商業營銷電話防控等業務管理要求,並嚴格限制應用平台提供方「轉租轉售」。

「之前,企業使用手機號碼、固定電話號碼、95號碼等開展號碼保護服務,號碼格式並不統一,給用戶帶來了較多的困擾。」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介紹,當前中國號碼保護服務業務日均訂單量至少為3.5億,規劃700專用號碼,不僅在形式上可以與手機號碼明顯區分,方便用戶識別,更可在數量上滿足未來快遞、外賣、網約車等場景千億級的碼號資源需求。

試點範圍覆蓋京津粵川等11省市

未來,用戶在使用互聯網平台服務時,可自主選擇是否授權同意互聯網平台提供號碼保護服務。用戶在撥打或接聽電話的時候,只要看到15位長的「700」開頭號碼,就可認定本次通信使用了號碼保護服務,對方看不到自己的真實號碼。此外,號碼保護服務不會影響正常通信,使用該服務既能保障互聯網平台的商家、配送等服務人員能夠聯繫到用戶,同時又不向這些人員提供用戶實際電話號碼。當服務人員或用戶使用「中間號」聯繫對方時,雙方撥打和看到的號碼均是「中間號」,網絡中會將「中間號」最終翻譯成對方的實際號碼完成通信。

據悉,此次試點範圍覆蓋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四川等 11 個省市。時間安排上,自通知印發之日起 3 個月為準備階段,用於基礎平台建設;隨後 3 個月為過渡階段,完成存量業務碼號資源調整遷移;之後進入兩年正式試點階段,以驗證業務模式、社會效果和安全保障能力。試點過渡階段結束後,將全部使用700專用號碼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工信部表示,將嚴格管理業務試點和700專用號碼申請,強化全流程管理,對於試點期間出現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業務參與方,依法依規撤銷試點資格並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