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與會嘉賓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標識前交流。新華社
●5日,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商全球發展綠色轉型」為主題的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陽開幕。 香港文匯報貴州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黃鋒、向芸 貴州報道)5日上午,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國內外政要及前政要、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等約800名嘉賓出席。

本屆論壇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商全球發展綠色轉型」,舉辦開幕式、場外參觀、綠色招商等活動和主賓省系列活動,圍繞「共謀全球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多元協同治理」4個板塊,共設置20個主題論壇。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呼籲國際社會通過系統性轉型加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推動系統性、包容性且快速推進的轉型,資金問題是關鍵。全球生物多樣性資金缺口達7,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缺口約為1.3萬億美元,需整合金融策略動員公共與私營資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協助多國制定生物多樣性融資計劃和戰略,中國也在上海、山東等地啟動試點項目,計劃拓展至貴州。

她特別提到了貴州在綜合治理和地方實踐方面的成效。中國「十四五」規劃期間使保護區面積達國土面積的18%,貴州是治理模式的典範,森林覆蓋率超63%,綠色經濟對GDP貢獻率近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生態環境部在赤水河流域開展生態補償項目試點,與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貴州荔波實施天然林恢復工程。同時,貴州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優化生態保護等方面潛力巨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着力開發數字化與基於自然的綜合解決方案。

「中國是在一個綠色公園裏創建城市」

匈牙利國會副主席雅高布·伊什特萬在2011年初次訪問中國,第一次到訪時的畫面一直留在腦海裏,此後每年會來中國一至兩次,腦海中的畫面也不斷更新。「過去十幾年時間裏,這裏一直都在發生變化,城市變得越來越綠色。這讓我有一種感覺,中國不是在城市裏發展經濟、發展工業,而是在一個綠色公園裏誕生或是創建城市。」

雅高布·伊什特萬特別提及,在本次論壇的舉辦地貴州省,就有一座污水處理廠採用了基於匈牙利專利技術的工藝,經過處理的水可以用在農業灌溉、市政領域等。「我有一個好消息,除了在貴州建成的生態污水處理廠外,還有好幾個在建項目也利用這了一技術,中匈雙方這方面的合作還在延續。」

所羅門群島副議長莫里斯·托依雷納則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合作非常迫切。「所羅門群島是一個太平洋島國,我們以農業為生,生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但世界其他地方人類的活動極大地影響了生態,我們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他認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所倡導的理念應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推廣。面對共同生態挑戰,各國唯有深化合作與相互理解,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生機勃勃、韌性十足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