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向全港學校發通函,公布2025/2026學年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以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的安排,兩者分別提供89個及28個行程。當中的高中公民科考察,包括18個一至三天廣東省內行程,及10個四至五天省外行程,包括15個行程涵蓋相關「紅色資源」如革命歷史遺址、博物館、專題紀念館等,亦有6個行程與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相關。為更妥善照顧學生需求,是次考察的人員配置上,教育局容許學校可因應情況,增派助理教師或教學助理免費隨團,以1:10的師生比例計,新增隨團助理可佔教師人數的20%,另學校也可自費增派人員。

根據教育局通函,至今已有14萬名高中生參與,師生評價正面,普遍認為有助延展課堂所學,加深了解國家在不同方面的發展,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2025/26學年的考察行程將增至28個。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於社交平台發帖表示,新學年公民科考察增加了兩天及五天的行程,以及新增多個參訪點,緊扣課程及特定主題,例如同學可在廣東參觀現代化潔淨能源發電設施和新時代稻米種植產業,在浙江探索人工智能DeepSeek發源地,在江西南昌學習革命奮鬥事跡,在山東體驗國家航空航天最新發展。

今年適逢抗戰勝利80周年,行程特別安排參觀重慶抗戰遺址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讓學生回顧歷史、珍惜和平,又會配合全運會熱潮,學生可參訪青島等地達國際水平的體育設施,了解國家體育成就。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碧華昨日在「局中人語」撰文提到,在審視過往安排及聽取學校意見後,內地交流考察人員安排將作優化,以113名參與學生為例,按師生比1:10計學校可安排隨團12名教師,而新學年起學校可增派受訓且具經驗的助理教師或教學助理參與,最多為獲資助教學人員總數的20%,即增加兩名助理人員。

李慧琼:沉浸式體驗勝課本

立法會議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表示,新學年學生內地交流行程中,公民科考察「紅色資源」參訪點由11個增至15個,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亦由30個增加至33個,呼應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的要求,讓學生通過革命遺址、紀念館等實地學習,深入了解先輩的奮鬥歷程與犧牲精神,認為這種沉浸式體驗,遠比課本教學更具感染力,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與愛國情懷。

朱國強:助減教師負擔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歡迎優化安排,讓助理教師或教學助理可隨團,減輕對教師負擔的影響之餘,亦有助學校更靈活安排考察的出發日期與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