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今年上半年港股表現亮眼,交銀國際發表報告指出,上半年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錄得20%和18.7%的半年度收益,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前列。截至6月底,恒指已接近年內前高,驅動因素主要來自於風險溢價回落,而無風險利率以及基本面盈利改善的貢獻則相對有限。
港股處多重利好共振窗口期
交銀國際表示,當前港股正處於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有利窗口期,例如是外部環境擾動邊際收斂為市場提供難得的緩衝期,美國總統特朗普政策重心,從關稅到減稅的「由外向內」切換,顯著降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上港股市場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則為資金配置提供有力支持。
「北水」方面,交銀國際認為南向資金年初至今對港股各板塊持倉均有提升,體現出內地資金對港股整體戰略性配置的上升。此外,南向資金的板塊輪動更為顯著,從首季度的信息技術,再到第二季初的新消費,以及近一個月的主力配置方向集中在醫療保健和金融板塊,結合當前市場對高景氣度增長板塊的追捧,也反映高波動環境中對高股息板塊防禦價值的重視。
展望下半年,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則認為,港股於第三季度初或有波折,但震盪向上趨勢不改。他認為港股市場這輪牛市,本質上受益於中國資產的重估浪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