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預算赤字已達到2萬億美元(約15.7萬億港元),但共和黨人執意推進減稅政策,令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深感擔憂。《華爾街日報》指出,經濟學家擔心隨着「大而美」法案過關,赤字高企已成為美國常態,特朗普政府將把美國推向危險的財政道路。

報道指出,在疫情期間和國際政治局勢動盪時,面對政府大幅舉債,美國市場表現容忍,認為這是政府面對經濟增長急劇放緩時,合理作出的暫時性反應。但業界人士如今發現,即使沒有面對緊急情況,美國政府也在瘋狂舉債,當前美國財赤佔經濟總量比例,已逼近2008年金融海嘯和疫情期間水平。

接連舉債成美「特徵」

許多投資者擔憂,接連舉債證明財政揮霍並非美國決策的偶然失誤,而是其固有特徵。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創辦人格羅斯直言,「美國政府就像一個手持信用卡的青少年,這張信用卡在必須還款之前沒有限額,『還款日』不是信貸違約,而是以美元匯率走弱、利率上升的形式呈現。」

特朗普宣稱,「大而美」法案帶來「飛速增長的經濟」,可以避免負面影響。然而投資市場已發出警告。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格羅夫稱,「在大規模危機中,我們通常考慮借入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20%或30%的資金,我不清楚現時的市場,還能否容忍美國政府這樣做。」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國債普遍被視作經濟波動時期的安全投資。如今美國社會保障成本高企,軍事開支攀升、大幅減稅政策過關,財赤勢必拖累美國經濟。如果海外美債持有人憂慮美國債務負擔沉重,他們持有美國國債的意願或會消減。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警告,如果美國政府縱容債務水平攀升,美國國債市場總有一天會嚴重下滑,引發嚴重經濟衰退,或迫使聯儲局干預,「共和黨的法案反映出一種傾向於取悅選民,而非審慎治國的政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