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推出反映14年抗戰艱辛歷程的電影《山河為證》和展現中國漁民英雄壯舉的電影《東極島》。圖為電影《東極島》海報。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馬曉芳 北京報道)廣電總局副局長劉建國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了一批抗戰主題紀錄片,有《勝利1945》《盧溝橋:我們的紀念》《心安何處》《東北抗聯》《正義之戰》等,還有網絡紀錄片《和平力量》,這些作品也將在今年陸續播出。他還特別提到,《馬背搖籃》《怒刺》等一批微短劇作品也正在緊鑼密鼓創作當中,這些微短劇將以更輕體量、更強節奏、貼近觀眾的形態,講述抗戰前後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故事。

劉建國表示,正在精心推進創作一批主題作品,包括《我們的河山》《歸隊》《陣地》《八千里路雲和月》《風與潮》《反人類暴行》等電視劇,都已陸續完成並將播出。

央視將播出十集政論片《勝利》

另據中央廣電總台副台長王曉真介紹,總台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將播出十集政論片《勝利》,立足「國際視野、國家立場、當代思考」,全面回顧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展現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而國防軍事頻道將安排播出五集專題片《山河銘記》,重點展示「持久戰」戰略方針指引下中國軍隊與人民所運用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中文國際頻道將播出六集紀錄片《受降》,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浴血奮戰、英勇抗日,奪取勝利並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歷史歷程;六集紀錄片《烽火僑心》講述的是海外華僑華人通過國際聲援、物資運輸、醫療援助等多種方式融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故事,展現中華兒女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

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也將推出紀錄片《共同的使命》和《偉大的勝利——蘇聯攝影師鏡頭裏的中國抗戰》,向海外受眾闡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東方主戰場」的重要貢獻,以及中俄兩國發揮的重要作用。其中,《共同的使命》由艾美獎得主邁克·沃爾特(Mike Walter)以外籍主持人視角進行敘事話語建構,走進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對話紀錄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導演方勵、劍橋大學著名歷史學家方德萬等,通過歷史檔案與國際對話,有效彌合文化背景差異帶來的理解鴻溝,重現真實的歷史記憶。

電影《東極島》將於8月8日上映

在此前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胡和平介紹,今年,將圍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創作推出一批影視劇、戲劇、音樂、舞蹈和美術作品。其中包括推出反映14年抗戰艱辛歷程的電影《山河為證》、展現中國漁民英雄壯舉的電影《東極島》等。

據悉,電影《東極島》將於8月8日全國上映,取材自中國漁民營救英軍戰俘的真實事件,講述了東極島漁民在一次次面對日本人的壓迫後奮起反抗,冒死組織一場海上國際大營救的故事。

關於如何通過文藝作品讓更多海外受眾更好地了解中國人民抗戰故事的問題,王曉真在會上介紹,總台海外傳播語種達到82種,已成為傳播語種最多的國際主流媒體。國際頻道海外簽約落地國家和地區數量突破200個,用戶規模達到7億人。將充分發揮82種語言、192個海外站點的傳播優勢,實現原創內容的全媒體覆蓋和高效觸達,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人民抗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