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位於北京的清華大學開幕。圖為參會嘉賓在開幕式前交流。 中新社
●7月3日,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論壇上發表午餐演講並回答提問。 中新社

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京舉行 劉建超:各國要為推動局勢降溫創造條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實習記者 宛辰歌 北京報道)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3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發表題為《樹立正確安全觀念,實現真正持久和平》主旨演講時指出,大國要負起大國的責任,要加強戰略溝通和政治對話,樹立正確的戰略認知,逐步積累戰略互信,為實現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繫好第一粒扣子」。

劉建超表示,和平與安全問題,始終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命題與關鍵變量,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緊迫、最複雜全球性挑戰。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在全世界人民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我們看到的是對安全威脅的回歸。

大國要負起大國的責任

針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日前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大談所謂的「以實力促和平」言論,劉建超批評這種說法是霸權思維的新化身。他說,赫格塞思真正炫耀的是武力而不是對話,挑動的是對抗衝突,而不是和平與和諧。「在這樣的理念驅動下,『修昔底德陷阱』必然是大國的宿命,而中小國家很難獨善其身,常常面臨被霸權逼迫選邊站隊,淪為大國爭霸的犧牲品。」

劉建超說,在科技革命與根本性改變戰爭形態的今天,如果仍然執迷於零和博弈、絕對安全,甚至不惜將人工智能等創新成果應用到戰爭手段之中,世界人民很可能面臨的困境就不是誰輸誰贏,也可能是共同的毀滅,這將是人類文明無法承受的代價。

「在零和博弈與命運與共兩種理念之間,世界應作出怎樣選擇?答案並不複雜,而真正付諸的需要政治家的責任與良知。」劉建超說,歷史評判我們這一代人的尺度,並不在於我們打贏了多少場戰爭,而在於我們是否守住了和平,是否給人民帶來了幸福。

劉建超呼籲,世界各國政府把對「命運與共」的深刻認知、「和平發展」的道路選擇體現到安全與發展戰略之中,體現為鮮明的政策選項。大國要負起大國的責任,要加強戰略溝通和政治對話,樹立正確的戰略認知,逐步積累戰略互信,為實現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繫好第一粒扣子」。

防止戰爭歷史悲劇重演

劉建超呼籲各國珍視用無數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二戰勝利成果,切實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防止戰爭的歷史悲劇重演,堅定政治解決爭端的信心,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積極勸和促談而不是火上澆油,為推動局勢降溫、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創造條件。堅持合作共贏的思維,堅持多邊主義方向,持續改善全球安全治理,應對好人工智能、極地、外空等新興領域層出不窮的挑戰。

世界和平論壇創辦於2012年,由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共同主辦。本屆世界和平論壇以「共促世界和平與繁榮:共擔、共享、共贏」為主題,討論主題包括國際秩序與世界和平、泛安全化與全球安全困境、全球南方與世界和平繁榮、大國協調與衝突解決等。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比利時前首相、歐洲理事會前主席范龍佩等外國前政要、駐華使節、中外學者等約400人與會。